關鍵字:水腦症
-
過了生育年齡還會泌乳? 小心是腦下垂體泌乳激素腫瘤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906年約57歲婦人明明孩子都已經20多歲,1年多來像新手媽媽般,乳腺分泌著乳汁,起初不以為意,因害羞沒有就醫,沒想到頭痛越來越明顯,視線漸漸開始模糊,感到身體不對立刻看醫生檢查,確診泌乳激素腫瘤,幸好接受手術去除異常組織,否則腫瘤再長大恐怕威脅視覺外,呼吸心跳也可能瞬間停止。 -
腦動脈瘤術後併發症同樣危急 醫師呼籲別輕忽頭痛警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94鄭小姐因感覺頭部劇烈疼痛而到院就醫,檢查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且出現水腦及血管痙攣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建輝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前後利用栓塞、放置引流管、抗痙攣藥物等手段積極治療,目前鄭小姐恢復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 -
行醫45年救人無數免於癱瘓 黃金山獲台灣醫療貢獻獎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866以前醫學影像導引定位不如現今發達,因擔憂術後有癱瘓疑慮,以往脊椎被視為外科手術禁地,只能眼看罹患脊髓內血管母細胞瘤的病人慢慢癱瘓,走向死亡,然而黃金山不畏脊髓內摘除腫瘤的艱難手術,以純熟精醫術配合核磁共振攝影、脊髓血管影像檢查、顯微手術鏡及雷射等,完成多例脊髓內血管母細胞瘤困難手術。 -
周歲女娃頭型好特別 罕病多條顱縫早閉症所導致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5226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醫師盧亭辰表示,顱縫早閉症發生原因不明,在亞洲的發生率為萬分之3,台灣1年約有20至30個寶寶罹患此疾病;而「多條顱縫早閉症」更是罕見,部分是因為基因突變造成。多條顱縫早閉症占所有顱縫早閉症約20%,個別發生的機率則僅有2萬5千分之1至15萬分之1,在台灣1年約有1至2個多條顱縫早閉症的寶寶。 -
台法合作破解小兒腦部惡性腫瘤機轉 陽明大學揭謎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0根據統計,兒童族群中樞神經腫瘤的總體發生率每年10萬人有2至5人,至於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20至140位新發個案,多數個案為偶發性病例,無家族病史。 -
顱內低壓症候群 令他頭痛、癲癇、意識不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143台中1名70歲的洪伯伯曾因接受腦室腹腔引流管手術,造成顱內低壓,以致於只要輕微撞擊便容易導致顱內出血;另1名63歲賴先生則因劇烈頭痛,合併耳鳴與頸部僵硬就診,發現為自發性腦脊髓液滲漏,2人均確診為「顱內低壓症候群」,所幸經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後,症狀皆立即獲得改善,不再為顱內低壓所苦。 -
爺爺忘記回家路 台灣逾八旬長者有2成失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6083歲林爺爺原本與老伴同住,妻子兩年癌症過世,剛開始還可以一個人上街購物,至廟裡上香,但近半年來,越來越少出門,有時鄰居發現他站在路口,一臉茫然,身體發臭,蓬頭垢面,好像很久沒有洗澡。 -
走路左右搖晃如企鵝 水腦症使腦部退化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17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正常腦壓性水腦症」患者常伴隨失智、失禁、步態不穩等症狀,以及腦部功能退化;不過,這是少數可經由手術治療、可逆的腦疾病之一,如能盡早確診,給予治療,就能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