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流行季
-
3個月大男嬰來不及打疫苗 成為最小日本腦炎重症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37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3個月男嬰約在6月底,出現發燒、食慾變差、哭鬧等現象,父母先送到診所求診,醫師建議應該轉診醫院,父母隨即將孩子送到醫院收治住院。次日醫師發現男嬰有抽搐徵兆,立即通報日本腦炎,同時採檢化驗確診,男嬰目前仍在醫院治療,相關症狀持續觀察中。 -
新冠防疫解封口罩戴不住? 疾管署:流感疫情正升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32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次些微下滑,共17,350人次,很可能因端午假期部分醫療院所門診休診,讓就醫人次下降,然而門診類病例百分比上升0.5 %。單就從就醫民眾中,醫生懷疑流感比率增加,顯示呼吸道疾病疫情開始上升,並且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與病例百分比,也都些微上升。 -
全民防疫好成績 流感、麻疹、登革熱較往年同期下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17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除腸病毒在流行季卻沒有疫情外,呼吸道傳染疾病,包含麻疹、鏈球菌肺炎、德國麻疹、百日咳確診人數全部明顯減少,麻疹與德國麻疹今年沒有出現病例數,相較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高達100%;百日咳雖然有4名確診病例,但同樣比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也有81%。 -
腸病毒10年來首見6月無流行跡象! 防疫新生活奏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00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往年大約在22周(約4至5月)就會超過流行閾質(11000人次),但今年幾乎沒有上升跡象,上(23)周健保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僅1360人次,雖然相較前一周上升3.8%,但比較去年同期11497人次,大幅下降88.2%,如果防疫習慣持續延續,今年有可能不流行腸病毒。 -
日本腦炎流行季開始 疾管署:施打疫苗降低染病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45台灣已經步入日本腦炎流行季,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1至2019年日本腦炎病例大概在5至6月就會出現,雖然今年沒有出現病例,但病毒應該已在病媒中傳遞,居家或活動環境有豬舍或水稻田,可以施打疫苗降低染病風險。 -
小孩發燒、久咳不癒 檢查發現肺積水揪出黴漿菌禍首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8021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指出,黴漿菌不是黴菌,是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台灣1年4季都可見其感染病例,尤其好發於春夏交替及秋天時節,主要染病年齡層為5至15歲,團體之間易群聚感染,因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有再次感染的機率。 -
孕期接種流感傷胎兒? 傳統迷思應破除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11東安大略省兒童醫院(CHEO)研究所的Paddy Moore帶領研究團隊說明,作為1項觀察性研究,難以確定原因,但結論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即使是懷孕期間接種流感疫苗,對媽媽和兒童都是安全的。 -
夏日傳染病高峰 藥師傳授防疫妙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32藥師公會指出,腸病毒可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感染,透過症狀治療的方式可減少不適,大多患者會在病發後7至10天內自行痊癒,少數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預防腸病毒記得勤洗手,避免出入擁擠及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抱嬰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玩具也要常清洗、消毒,並保持居家通風和清潔,可用清水稀釋100倍的漂白水來清理孩童玩具、寢具等常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