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測量血壓
-
高齡患者「心」選擇 膠囊式心律調節器來救命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194黃群耀主任表示,與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相比,新型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具有恢復期快、癒後限制少等優點,提供年紀較大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 -
遠離中風危險因子 這4種壞習慣要不得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207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與家族史之外,九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預防腦中風必須從認識危險因子開始,國健署呼籲民眾一起檢視以下重要的危險因子 -
高血壓年輕化 中醫輔助調理造福患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941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表示,「高血壓是沉默的健康殺手」,高血壓初期通常沒有症狀,許多人是在測量血壓之後才知道血壓高,且僅有少數人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眼花、肩頸痠痛或睡不好等症狀。 -
國人1年內未測量血壓 18歲以上達三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69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預估,台灣高血壓病人約五百萬人,可說是台灣人數最多的疾病,但國人對於高血壓仍有錯誤認知,例如,18歲以上民眾近三成在1年內未量過血壓,許多人不了解舒張壓、收縮壓的差別。 -
天寒影響血壓起伏 應注意保暖與用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21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研究顯示氣溫過低會造成血壓上升,當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會使得自律神經緊張、血管收縮,從攝氏24度起,若無適當保暖,氣溫每下降1度,血壓可能上升0.5mmHg以上。近日日夜溫差大,血壓易受氣溫影響而劇烈起伏。此外,夜間寒冷會影響睡眠品質,睡不好時血壓也會上升。 -
入冬最強寒流報到 高血壓患者慎防中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27一般來說,血壓偏高的因素,包括肥胖、老化、飲食習慣偏重口味,以及不運動等有關。不過,經濟不景氣,許多上班族工作壓力沉重,林俊立指出,門診顯示,壓力型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其中又以年輕族群增加幅度最為明顯。 -
眼壓正常青光眼仍惡化 當心血壓過低惹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39廖昶斌提到,曾遇過一位69歲的女患者就醫時主訴視力不清,有使用降眼壓藥物,但視野缺損情況卻越來越嚴重,檢查她的眼壓值為13 mmHg屬正常範圍(正常值<20mmHg),而視神經血液循環較差。後來改用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並停用降眼壓藥物後,視野缺損的情況獲得改善,回診數次檢查,眼壓均在15mmHg以下。 -
兩手血壓差異大 當心鎖骨下動脈阻塞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27謝先生在住院治療並放置支架後,症狀已完全改善。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成偉醫師表示,一般人測量血壓時,兩手血壓略有不同是正常的,但若血壓相差超過15mmHg,就有可能有周邊血管疾病,其中較常見的便是鎖骨下動脈狹窄或阻塞,好發於有三高或抽菸的患者,男多於女,左側發生率高於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