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測量血壓
-
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92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被視為隱形殺手的高血壓,近年已列入台灣10大死因之一。研究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的盛行率約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而45歲以下的發生率大約是7%,但隨著世代演變,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張耀庭指出,血壓是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當血流通過周邊小動脈時,若血管狹窄、硬化或肌肉收縮擠壓管壁,就會使血管壓力上升,形成高血壓。 -
慢性病患勿受疫情影響擅自停藥 專家提醒注意事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126王英偉指出,不要讓血壓忽高忽低,成為防疫的缺口。中老年人以及慢性患者一定要每天在家裡測量血壓並紀錄在筆記本,或是使用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逐一紀錄血壓數值。高血壓患者應天天記錄血壓起伏數值,除了瞭解血壓變化,就醫時,可以提供給醫師,作為給藥治療的參考依據,是否該換藥或是提高或降低劑量。 -
法樂琪創辦人不幸驟逝 研判心因性疾病是致命關鍵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929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內科教授王宗道說明,冬天是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峰期。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症狀通常不明顯,身體沒有異狀時,患者容易忘了吃藥,但只要氣溫偏低,血管容易收縮,就會突然發作。 -
冷氣團發威温差大 這些人禦寒措施沒做好恐心臟病發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王宗道建議,中老年人應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早晚均需測量,最好各測量2次,中間隔10分鐘,等於1天量4次血壓,這樣數值才較為客觀、準確。一般建議,血壓應低於140/90,如果血壓超過180/110,就應立即就醫。 -
日夜溫差大測量血壓不馬虎 專家提出722建議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81血壓非常容易變動,可能因活動、氣溫、心情等多種刺激變化,日本高血壓學會(日本高血圧学会)建議,1天最好在早與晚分別量1次血壓,早上是在起床1小時內,小便後、服用血壓藥、吃早餐前,測量前先平心靜氣坐著1至2分鐘,晚上則是在睡覺前,同樣測量前平心靜氣坐著1至2分鐘。 -
跨年溼冷轉乾冷 保暖攻略1張圖教你懂穿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375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參加跨年出遊活動時,建議穿著保暖衣物,多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及防滑鞋。穿著方式則以多層次穿著、洋蔥式穿法,可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至於最外層,選擇具有防水與防風功能之外套,且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等衣物。 -
心臟出現問題才檢查 時機太晚恐怕來不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73如果發現疑似心臟問題的胸痛者,首先應確認自己是否有三高症狀,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有抽菸、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50歲以上男性、精神壓力大與個性容易緊張等,也都是危險因子,需要藉由檢查確認心臟健康。 -
55歲雲林人患慢性病逾7成 啟動智慧照護促健康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3817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全台灣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雲林縣55歲以上成人超過7成患有慢性疾病,而55至64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疾病比例更高居全國之冠,但每萬人口平均醫師卻只有12.6人,其中13個鄉鎮不到5人, 8個鄉鎮不足3人,醫師數最少的大埤鄉甚至只有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