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溫水
-
換季鼻過敏又犯了? 中醫師推4類型療法和日常7大保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09近日北部陰雨綿綿,氣溫驟降,代表著秋季的到來,白天時間逐漸縮短,陽光照射時間變少,同時降雨明顯增多,濕度提高,天氣變得濕冷潮濕。此時的氣候轉變顯著,早晚溫差大,許多民眾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又稱為「血管運動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鼻塞、鼻水流不停、鼻水倒流等情形。 -
秋冬慎防腦中風!醫提醒注意保暖 維持血流暢通是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84張家馨藥師解釋,銀杏葉製劑能幫助血液循環,如同中藥活血的作用,所以不能與抗凝血劑、阿斯匹靈以及消炎止痛藥等藥物併服,恐增加出血風險;18歲以下的兒童仍在生長發育和孕婦都不建議服用;手術前後及拔牙前1週應暫時停用,以策安全。 -
孩子發燒別慌! 兒醫:合併抽搐、意識不清需立即就醫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322每當小孩在半夜發燒,家長往往焦急萬分,立即帶著小孩前往兒科急診。一見到醫師就問:「為什麼吃退燒藥後2小時都還沒退燒?」「燒到40度有要緊嗎?」「燒一整天了都沒退燒。」其實,家長無需過度驚慌,只要掌握正確的處理方式並冷靜觀察,大多數情況都能妥善應對。 -
10月持續高溫「秋老虎」威力驚人 醫提醒這時段別外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126入秋後氣溫卻仍持續飆高?別以為秋天就能鬆懈。今年處暑過後,亞洲多地仍出現38度以上的酷熱天氣,正是俗稱的「秋老虎」。台安醫院家醫科翁珮瑄主任醫師提醒,季節交替的高溫往往比盛夏更具威脅,如果掉以輕心,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
日常小病小痛突然找碴? 中醫師推「中醫急救包」備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747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小病小痛,例如感冒、腸胃不適、扭挫外傷等。這時候,如果家中備有一些常用的中藥材,就能在第一時間派上用場,為我們的健康提供即時的幫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家裡該準備哪些中藥,打造一個實用的「中醫急救包」吧! -
別再錯怪澱粉! 營養師:醣類攝取不足恐導致代謝失衡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716看到澱粉就如臨大敵?沒營養、會發胖、血糖升高等負面的觀念根深蒂固,不僅是癌症患者會這樣想,連一般民眾也常有這樣的飲食迷思。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黃書宜指出,許多癌友在治療期間或是在日常保養中,習慣過度強調蛋白質的補充,卻忽略了澱粉的角色,甚至認為澱粉只會導致肥胖或讓癌細胞擴散。然而,這樣的觀念並不全然正確。 -
處暑到迎秋轉涼!季節轉換過渡期 中醫教你調理4對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480處暑,意指「暑氣至此而止」,落在每年8月23日前後。此時炎夏的酷熱逐漸退去,氣溫漸降,早晚微涼,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 -
夏日清爽飲食竟惹禍? 20歲妙齡女便秘合併痔瘡與肛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76「醫師,我上廁所時痛得像被刀割一樣!」一名20多歲女性因夏天常以罐裝沙拉、冰涼飲品代替正餐,甚至經常跳過早餐,導致腸道蠕動減緩、糞便乾硬,最後引發痔瘡與肛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奇美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周家麟醫師提醒,均衡飲食、規律排便,避免腸道疾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