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溼疹
-
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742目前醫界對於耳中風的致病原因仍無定論,僅有10%至15%的耳中風找得到原因,像是病毒感染、外傷或心血管病變等。西醫通常以抑制內耳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或搭配血管擴張及血漿擴張劑增進內耳循環,在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恢復一定程度的聽力;中醫則多半採傳統針灸合併內服中藥,針對耳朵附近的穴道,如耳門、聽宮、聽會、率谷等穴位進行針刺,效果因人而異。 -
糖尿病藥品檢出致癌物NDMA 共9批235萬顆全面回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883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第2型糖尿病第1線用藥主成分metformin,製作完成品後,不明原因可能殘留致癌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因此食藥署今年開始要求所有主成分metformin藥品,都要逐批檢驗NDMA含量,必須最大容許量低於96ng/日標準,一旦超過就要回收。 -
先吃早餐?還是先喝咖啡? 研究:空腹喝咖啡不OK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12英國巴斯大學研究團隊就發現,空腹喝咖啡可能會對血糖的控制產生負面影響,這對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患者的影響更大,如果長期在清晨醒來就喝咖啡,對健康將出現深遠的不良影響。 -
流感疫苗疾管署已配發7成 新冠疫苗何時施打仍未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14莊人祥強調,有關流感疫苗接種,政策希望長者與幼童能夠盡快施打,目前65歲以上族群接種最快,截至13日,已經有198萬人施打疫苗,接種率約29.5%,原目標希望能達到52.5%;50至64歲施打成效也不錯,64.9萬人施打,約有12.3%,目標則是18.7%;但仍然希望幼兒與65歲以上長者優先。 -
國外研究久坐不動增加失智風險 +10運動防大腦萎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05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2018年發表於PLOS ONE期刊,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35位非失智、45至75歲的中老年人,結果發現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度減少相關,而該區域主要為掌管海馬迴及記憶功能。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海馬迴的健康。 -
膝關節退化除置換人工關節 未來幹細胞治療也可供選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01該項研究計畫係由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攜手合作,這是台灣核准的第1件自體骨髓幹細胞治療計畫,待花蓮衛生局核可收費金額後,就能著手收治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達15%,2017年全國因膝部關節炎就醫的人數超過83萬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
睡前吃蛋糕20年不間斷 老翁心絞痛成頑疾嚴重恐致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54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像陳伯伯每晚習慣在睡前吃蛋糕,會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 -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癌症新知 / 腸癌7649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容易出現連環屁。但不是所有腸道腫瘤都容易放屁,大腸包括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幾個部分,腫瘤若位在右側的升結腸、盲腸,因此處腸道空間較大,腫瘤容易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已轉移肝臟或腫瘤腸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