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潤肺
-
孩子耳朵流水恐是中耳炎? 中醫曝常見原因與治療方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41當發現單側或雙側耳朵疼痛,耳朵覺得悶悶的、聽力減弱,甚至伴隨耳腔的滲液過多流出耳朵外,要小心很有可能是中耳發炎了,當中耳發炎嚴重時,甚至會伴隨發燒,食慾或活動力下降,幼兒的耳朵如果滲出液體,相信家長應該都會嚇一跳,因為中耳炎所積累的滲液如果流出,這代表耳膜可能有破的狀況,這時家長會很擔心耳膜破掉了,是不是小孩就聾了? -
小雪節氣轉冷吃什麼? 中醫推2茶飲、溫補食品助養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90今年的小雪節氣是11月22日,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為小雪,此時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帝內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此句說明相較於春夏和秋季,冬季更應著重補養身體。小雪過後,寒氣加劇,舊病復發率上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季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規律,還要加強鍛煉。 -
天氣轉冷易咳嗽、皮膚乾癢! 網推秋季進補8食材緩解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939隨著秋天的來臨,氣溫也隨著時間逐漸下降,在這樣涼涼的天裡,許多人想透過各種食材強化身體機能,抵禦天氣轉涼帶來的問題,因此我們就針對「秋季食補」相關話題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網友最愛的秋季進補食材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秋季食補」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秋季進補食材排行。 -
久咳不停!小心感染黴漿菌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加速康復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773新冠肺炎剛趨緩一陣子,未料肺炎黴漿菌近來開始流行,常見症狀包含咳嗽、發燒、喉嚨痛等情形,疾管署日前也警告,國內今年病例數已高於過去3年,尤其12歲以下兒童最為明顯,民眾不可不慎。 民眾若不幸遭感染,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可以多攝取Omega-3、維生素C、維生素D等營養,加速痊癒,降低2次感染。 -
霜降節氣必知! 中醫平補食療2料理搭按壓2穴位助養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30霜降是秋季的最後1個節氣,也是即將轉換成冬季的過渡節氣,舉凡季節轉換節氣,都會透過自然界的大改變,而影響身體,導致體內氣血平衡變動較大,周大翔中醫師指出,此時最明顯的2個環境特徵,第1個為東北季風的風大,第2個則為秋燥且轉冷,並且日夜溫差極大,溫度有感下降會造成肌表皮膚毛孔閉合、肺氣收斂,進而影響氣管及支氣管收縮,氣血內收也間接影響身體抵禦外來風邪及寒冷,因此,霜降節氣也是呼吸系統過敏及感染好發季節,呼吸系外感及流感也在這個節氣常見。 -
秋分後氣候乾燥易患病!中醫授養肺2招 幫助生津潤肺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71秋分時節為國曆9月23日,俗諺:「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日晝夜會一樣長,秋分以後,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之說,中醫師周大翔解釋,中醫會根據其天地陰陽消長變化的均分點和轉折點的特色順勢養生。 -
白露來臨防秋燥!養肺食物多攝取 3穴道按壓緩解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34白露今(8)日到來,也代表秋老虎結束,天氣將轉涼,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民眾不可忽略「秋燥」,此時常會感到口乾、唇乾、皮膚乾、鼻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因此養身應注意潤肺養肺,可多吃蘿蔔、番茄、梨子、銀耳、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 -
小暑狂流汗!防心氣過度消耗 DIY生脈飲不讓疲憊上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50中醫師賴睿昕解釋,夏天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不僅容易耗散,一旦消耗過多還會使身體功能減損,若不及時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秋冬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小暑養身重點在於養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