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瓶餵
-
新手爸媽育兒慌 掌握睡覺和喝奶關鍵讓孩子頭好壯壯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777所謂「一暝大一寸」,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2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可見新生兒的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的建議,母乳是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約4至6個月大,在這段期間內(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前),切記「不須」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是水中毒。嬰兒於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 -
餵母乳較配方奶降低孩子肥胖風險? 專家解密關鍵原因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101陳昭惠解釋,母乳是針對人類嬰兒所設計的天然食品。例如蛋白質含量,嬰兒配方奶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可能讓孩子體重上升太快,因此現在對於嬰兒配方奶的蛋白質濃度不僅有最低值的要求,也有不宜超過的最高值建議。母乳中有一些食慾控制相關的生物活性成分,如LEPTIN(瘦素)等,有助於嬰兒的食慾調節,避免過度進食。 -
多發性硬化症女性患者 產後親餵母乳可望降低復發率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291根據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學會的數據指出,美國有近100萬人罹患此疾病;而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到3倍,通常發生在育齡時期。多發性硬化症是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是由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和破壞髓鞘所致。神經髓鞘具有神經傳遞和保護神經纖維的作用;根據損傷發生的位置,可能出現視力問題、肌肉無力麻木以及難以保持平衡和協調等症狀。 -
孕媽咪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 可能影響孩子體質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113費城兒童醫院的醫學博士David Hill及其團隊,一共調查將近16萬名兒童的出生記錄,以得知出生及養育過程對他們成年後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率。 -
職業媽咪做好3大準備 重返工作也不擔心寶寶沒奶喝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54木生婦產科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祝怡麟表示,通常月子期間是建立奶量的黃金期,選擇親餵的媽咪可以依照寶寶的需求哺乳,不需拘泥定時,寶寶想吃就餵;如果選擇將母奶擠出以瓶餵的媽媽,為了讓奶量能滿足寶寶所需,最好能定時擠奶。若產假結束後,選擇重返職場,建議可以在滿月後,開始調整哺集乳時間、準備庫存母奶,並了解職場的擠奶環境與時間安排。 -
餵奶不塞奶 讓哺乳不再是媽媽產後的噩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289凡是餵母奶的媽媽,莫不擔心發生塞奶的狀況,除了疼痛難耐,還會衍生可小可大的問題,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無不視之為噩夢一場!為了不讓噩夢發生,母乳媽媽應該知道如何做有助預防塞奶。 -
餵孩子吃藥像打仗 兒科醫師破解常見4大疑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488回想阿包醫生開始看門診時,老師和學長姐叮嚀我說:「小孩的藥量要注意,也要記得別讓它太難吃!」因藥量多孩子就會吃不下!藥太苦,孩子打死不吃!所以兒童用藥是一門學問,在自己當了爸爸後,才知道餵孩子吃藥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難免會經歷生病到非吃藥不可的情況,在此說明幾個餵孩子吃藥常見疑問及 -
了解寶寶需求 戒除奶嘴找對時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981或許不少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奶嘴」是否為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呢?事實上,還是要先了解寶寶的需求和狀況,再考慮是否使用奶嘴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