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產檢
-
孕婦體重過度增加 恐引發子癲前症危及母嬰健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17亞大附醫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子癲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可能成為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該患者懷孕時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35,體重80公斤,且妊娠20周以後,間隔6小時以上2次血壓測量皆超過140/90mmHg,並合併全身性水腫,確診為子癲前症。 -
國健署盼降低早產機率 提供多項檢查預防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198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早產兒:在對的時間及地點,提供對的照護」,國健署建議,產婦若出現早產徵兆,如破水、陰道出血、腰酸或腹部悶痛,應立即就醫,並選擇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療院所待產或生產。 -
孕媽咪產檢懶人包 公費自費項目1次搞懂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3682搞定產檢,孕期變得好輕鬆!對眾多產檢項目感到霧煞煞的準媽咪們別擔心,「媽媽寶寶產檢懶人包」條列式整理最新公費、自費的產檢項目,並彙整臨床經驗豐富的產科醫師專業意見,告訴你哪些自費產檢需要做,以及藏在細節裡的公費補助福利,趕快手刀收藏! -
新生兒無肛、隱睪還缺腎臟 確診VACTERL聯合畸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908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陳克琦指出,無肛症是1種先天性生長發育異常,發生率約4千分之1。少數無肛症寶寶可以透過產檢超音波發現腸道異常,但大多數必須在出生後才被發現。臨床顯示,大部分無肛症寶寶合併其他先天性異常,新生兒科醫師同時評估是否合併VACTERL聯合畸型。 -
孕媽咪才懂的胎動奧妙 次數多寡看健康狀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87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怡萱解釋,16周以前的胎兒因為還正在發育,體積不大、肌肉的力量也尚未成熟,所以孕媽咪一般不會感到明顯的「胎動」。基本上,初次懷孕的孕媽咪可能要到胎兒20至22周左右才會感受到明顯的胎動,若已有生育過的孕媽咪,可能在16至18周就會比較明顯感受到胎兒的第1次胎動。 -
產前加入美沙冬替代療法 友善藥癮就醫環境提高產檢利用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660陳娟瑜研究團隊回溯性世代研究法探討有關鴉片類藥物使用疾患孕婦產前檢查的使用率、早期接受產前服務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調查台灣現有藥癮相關巨量資料中,美沙冬替代療法計畫1,700名個案,將孕產婦分為「鴉片類依賴組」與「非鴉片類依賴組」,分析根據生產時產婦的年齡、生產時的孕期周數與生產年月等條件,以及記錄估計的懷孕期、每日美沙冬服用量等資料。 -
降低B肝母子垂直傳染 7月起擴大補助接種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85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我國自75年7月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計畫,成果顯著,6歲以下兒童帶原率由原本的10.5%降至0.8%以下。另外,孕婦之表面抗原、e抗原陽性率,也逐年下降,分別由原17.5%與7%,下降至2018年的5%與1%以下。 -
高危險妊娠不可不慎 醫師提出8點叮嚀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10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針對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定期產檢為首要重點,若是被診斷出患有子癇前症,醫師會追蹤孕婦的血壓狀況、肝、腎功能、小便,以及胎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