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異動症
-
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獲獎! 創新醫療助病患重拾新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5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其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了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了新竹臺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巴金森症的治療與照護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和創新技術。為此,神經部推出了「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與智慧醫療相結合,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服務。 -
巴金森氏症病程細分5期 醫:治療採1療法不讓病情惡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14老年人因老化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除了失智症外,巴金森氏症也是一大威脅。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表示,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與老人退化很像,導致患者來到醫院就診時,病程往往是較為嚴重之時。臨床通常會先採用藥物控制,當病情惡化嚴重才考慮手術治療,進而改善症狀並避免藥物副作用。 -
賞花後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 當心恐確診「1疾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56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表示,花粉症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種,隨著季節而發作,在國外又俗稱「hay fever」,「乾草熱」或「花粉熱」。花粉症的高峰期是每年2-4月花季的時候;但在其他季節或地區都可能發生,而且不是只要會開花的植物的花粉才會引起過敏,有些樹或草甚至農作物繁殖的季節,也會散發出大量孢粉。 -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2730隨著用藥時間變長,帕金森氏症病友經常因血中左多巴藥效持續性以及藥物波動併發的「OFF斷電」現象和「異動症」所困擾,陸清松說,藥物在血中濃度的起伏,是造成病患惡化最大的原因。 -
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一線曙光──細胞間質療法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86帕金森氏症病患初期可能只有不明原因肌肉抽動或痠痛,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病人可能也不自覺有何異常,但由別人來看時卻覺得走路姿勢開始異常,接著病人可能感覺無緣無故走路容易跌倒,這時病人才開始感覺走路變慢了或開始出現手腳顫抖症狀,通常病人此時才會就醫。 -
深部腦電極刺激憂併發症 非侵入式可望逆轉帕金森氏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822屬於非侵入性且無需再額外服用藥物的「細胞間質療法」,對罹患重度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來說是相對安全的方式。 -
帕金森氏症並非老年人專利! 他初次發病時年紀僅40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88為提升民眾對「帕金森氏症」的重視,每年的4月11日訂為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ay)。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是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65歲以上者盛行率約1%,年過80,則比率提高至2%至4%。 -
走路變慢可能不只是老化! 巴金森症10大警訊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1「大家最熟悉的巴金森症症狀就是顫抖,其次是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兼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動作慢、關節僵硬,可能會先到其他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巴金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