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病理切片
-
反覆流鼻血以為挖鼻孔才這樣 病理切片發現鼻咽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858洪文欣指出,兒童時期如果經常攝食亞硝酸鹽及亞硝胺(添加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中,用來防止食物腐敗)也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吃這類加工食品。而鼻咽癌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頭痛、複視(侵犯第六對顱神經)、顏面的麻木感(侵犯第五對顱神經),以及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 -
做大腸鏡前必看! 少了這步驟恐讓檢查做白工
癌症新知 / 腸癌4487國泰健康管理健管師在檢前衛教時特別提醒民眾,建議在檢查前3日,可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另外像是無渣飲料(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檢查前1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份。
-
親友推薦的偏方真的有用? 用藥前先釐清這3項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726中醫師王瑜婷說明,大部分癌友都會對放療、化療、標靶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感到焦慮,以致想尋求其他偏方,建議病友在使用前,應該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腫瘤期別」外,「自己的體質」、「藥物的性質功效」。 -
長期背痛以為五十肩 檢查發現胰臟癌轉移侵犯腹腔神經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68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葉俊杰說明,「胰臟癌是癌症中的隱形殺手」,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也缺乏有效的追蹤篩檢工具,大部分患者確診時都已經到了中晚期。臨床顯示,胰臟癌特別容易侵犯轉移,若無法早期診斷,一旦轉移,就無法根治。令人惋惜的是,許多癌友因太晚確診,僅有5分之1有機會接受根治性治療。 -
皮膚黑點病灶難判別 AI系統輔助降低誤診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86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不少門診個案係因皮膚長出黑痣、斑點或原有皮膚發生變化而就醫,一般只需有經驗的醫師肉眼判斷就能確診,但臺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國人常見皮膚狀況與變化為基準,並依據實際病理切片報告為訓練標準答案,採用3種知名的深度學習架構Inception V3、NasNet、Inception ResNet V2之模型分析結果。 -
男大生罹患性腺外生殖細胞瘤 等同睪丸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73張統優表示,性腺外生殖細胞瘤常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在15至35歲的男性。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 -
肺腫瘤如何確認? 電腦斷層導引提供解決方案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8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醫師柯維鈞表示,當病人肺部發現原因不明組織,需做病理切片檢查來確定病因,以擬定正確治療方式時,可運用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術;電腦斷層導引肺部腫瘤切片是利用電腦斷層的定位與導引,經皮下穿刺把切片針引進病灶,切取組織樣本後進行病理檢查。 -
頭皮腫包以為青春痘 就醫化驗竟是血管瘤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8903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表示,頭皮由於被頭髮包覆以至於較難直接看到,因此出現腫塊經常都是家人發覺、修整頭髮時理髮師見到、洗頭時自行摸到,或是至醫院檢查時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