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症希望基金會
-
癌症希望基金會辦親子營隊 幫助癌友家庭找到情緒出口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3662父親節甫過,1個才10歲的孩子,因為爸爸的罹癌而開始懂得在父親節聚餐時提醒爸爸哪些是紅燈食物須避免食用,哪些是健康的食物需多加攝取,他是漢堡(化名),父親楊爸今年45歲,在2年前罹患肺癌,確診時年僅8歲的兒子,不僅很少表現出其他的情緒,更早熟的擔心癌症是否會讓爸爸疼痛不舒服。 -
化放療前先凍卵 癌友不再因治療被迫放棄生育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951國人罹癌個案逐年增加,隨著藥物及手術治療的精進,存活率提高不少,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時,並沒有想到日後生兒育女等問題,未能及時凍卵、凍精,以致留下遺憾。 -
本屆希望藝廊31幅得奬作品 每幅畫背後都有滿滿洋蔥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3922因喜愛藝術而不惜在台藝大在職專班畢業後留法進修的怡君,坦言至今仍在適應癌友的身分,尤其是自己的作品才獲得法國布洛涅比揚古市公立優秀藝術人才獎第2名的肯定,但乳癌第3期卻搶先比「藝術家簽證」早一步來敲門,讓她不僅必須返國治療、做任何事提不起勁、想寫遺書,更一度因為怕被標籤,而不想參加此繪畫比賽。 -
國健署推動癌症資源中心 陪伴癌友10年有成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3296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分析10年來癌症資源中心相關資料,結果發現,在求助癌症資源中心者,9成為初次罹癌者,顯示初次診斷癌症時,癌友遭受較大衝擊,最需協助;另外,超過6成求助者以女性為主,男性僅有3成9。在癌友需求方面,前3名分別為,尋求社會資源的轉介服務(43%)、癌症資訊(33%)及心理支持(24%),期待癌症資源中心扮演醫院和社區間橋樑的角色,協助串聯醫院和社區的資源網絡,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的癌症照護。 -
數位版《肺癌攻略》 助癌友克服2大困境
癌症新知 / 肺癌3077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2018年國人10大死因最新統計發現,癌症已連續37年居於首位,且肺癌為癌症死因之首,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則顯示,台灣每年新增肺癌患者高達1萬3,000多人。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新增個案逐年上升,儼然成為新一代國病,但大多數肺癌好發位置周圍沒有痛覺神經,超過半數患者係因頭痛、喘、咳嗽而來就醫,確診時都已局部轉移或晚期。 -
捐髮助癌友 活動響應人數屢創新高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3213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要留髮助人不容易,但大家不僅願意蓄留多年,還為了捐髮特別保護髮質,除了要說謝謝,更期許《百人捐髮》持續舉辦,讓更多朋友能夠加入。 -
她罹患乳癌切除右乳 拍光頭赤裸照勇敢做自己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4046毓婷在切除右乳、重建、剃髮並結束10次化療後,她選擇用拿下假髮、脫去外衣,並赤裸真實呈現重建右乳的照片,以「我看見我自己」為題投稿攝影比賽,盼那個褪去一切、不在乎世俗美醜評價的自己,能出走別人的眼光,活得更自信。這幅作品獲得本屆癌友組首獎肯定。 -
嚴重癌因性疲憊症癌友 恐被迫中斷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79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過去調查統計,高達92%癌友同時罹患「癌因性疲憊症CRF」,更有4分之1已達中重度需藥物協助治療,若不妥善因應,將削弱體力,進而嚴重打擊患者治療意願,甚至被迫中止化、放療,長久以來,成為公認無法滿足的醫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