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症病人
-
對抗腫瘤及惡性體質 適度肌力訓練有助體力恢復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851陳政國指出,惡病體質是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原因之一,會出現體重異常減輕、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容易被誤以為是營養不良所致,但其實問題出在代謝異常,案例中的張先生除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外,也搭配復健運動,順利於3個月後改善睡眠、精神,肌肉量與體重也持續回穩,成功克服抗癌路上的各種困難。 -
癌症化療有損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723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方法可提早確診某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仍以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為主,但其所帶來傷害骨髓的副作用,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下降,許多患者並非是癌症奪命,而是因免疫功能不足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不足大量出血,而失去性命。 -
癌症患者死亡原因 有2成與營養不良相關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201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明,癌症致死率高低,不全然與疾病有關,許多癌友都有營養不良與體重減輕等問題,若未改善將影響併發症與治療成效,甚至提高轉移及復發的風險。 -
抗癌3箭齊發 遠離癌症風險就該這樣做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115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無分窮貴,都有罹癌可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健康生活、抗癌「3支箭」即「我願意戒除抽菸、喝酒、嚼檳榔」、「我符合篩檢資格,我願意4癌篩檢全壘打」、「假如我是癌症病人,我願意接受治療」,希望全民免於癌症威脅。 -
對抗癌症不分中西醫 免疫功能變差恐阻礙化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478根據一項全台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部分癌症病人在化療過程中,都有免疫功能遭受破壞,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的困擾,其中有4分之1更屬於重度癌因性疲憊症,嚴重程度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及憂鬱等。儼然已成為病友生活品質低落的主因之一。 -
特管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 再生緣與國際接軌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913衛生福利部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於9月6日正式上路後,此法案通過後不僅讓細胞治療成為目前醫療應用的顯學,更有助於長期關注細胞療法等技術合作或研發的生技公司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期能嘉惠有細胞治療需求的國內患者。 -
癌症化療後免疫功能不足 小心引發敗血症
醫美減重 / 護髮生髮植髮17059抵抗力低下族群,當心敗血症要命。感染敗血症的高危險群,包括癌症化療後免疫功能不足者、糖尿病傷口癒合不易者、貧血肝病者、嚴重創傷燒傷者,手術後感染者。敗血症細菌感染後,在血液中繁殖,並釋放出毒素,雖然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卻無法清除這些毒素,這些毒素累積過多,就會傷害人體器官,使器官受損,最後造成器官衰竭而亡。 -
細胞治療技術開放 給腎病患者一線生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519衛生福利部日前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讓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癌末病患擁有一線生機,事實上,細胞治療可用於許多疾病,雙和醫院有1項有關慢性腎臟病第1及第2期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就可能讓眾多腎疾患者免除洗腎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