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症防治
-
立法院厚生會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 提肝炎防治訴求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120立法院厚生會於2日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目標在於促進我國加速清除肝炎進度,減少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患者,降低肝癌發生率。立法院厚生會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期望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期達到2030年WHO消滅病毒性肝炎之目標。 -
減輕癌友經濟負擔 團體請願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50癌症對國人危害日益加劇,癌症家屬需要賣房籌錢,彷彿回到健保還沒上路前的時代。副總統賴清德在20年前推動癌症防治法,協助不少病友。未來,「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有望幫助更多病友。 -
「超前世衛清除C肝」政策未達 「C肝辦」先併國健署
癌症新知 / 肝癌2398「2025年超前世衛清除C肝」為國家政策,為此,行政院成立「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不料,今年2月起,「C肝辦」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原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回歸學界。對此,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行政院長陳建仁長期致力於肝病防治,清除C肝更是他畢生願望,如今「C肝辦」無聲無息地併入國健署,令人意外。 -
HPV檢測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 國健署提醒女性篩檢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465依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發生個案數為1,436名,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7.8人;110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為608人,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2.8人。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雖然感染HPV後,身體多會自行清除,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可能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的風險,最有效的早期預防,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檢查結果為陽性,經醫師確診與治療,就可以降低死亡的風險。 -
男女都應接種的疫苗!HPV疫苗預防什麼? 專家說分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98據統計,HPV病毒超過200多種型別,其中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致癌型別,超過70%子宮頸癌係由這2種類型病毒所引起。而HPV病毒幾乎無所不在,終其一生,約有8成機率遭受感染。不過,男生感染後,也可能引發生殖器癌、頭頸癌、菜花,專家建議,如果政府預算充裕,也應考慮將國中男生納入公費接種範圍。 -
金馬影帝楊群膀胱癌逝!6大致癌風險 1習慣半數患者有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041曾2度榮獲金馬獎影帝的資深影星楊群 (原名楊鵬舉)於10月24日不幸病逝於美國洛杉磯,死因為膀胱癌,享壽88歲。據悉,他罹癌1年多,但最近幾個月病情惡化,癌細胞擴散至肺部,雖積極就醫,仍回天乏術。楊群曾4度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演技備受肯定,他於1963年以《秦香蓮》走紅,也演出過《庭院深深》、《忍》等金馬獎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為《千王之王》的「北千手」。 -
10個人中有2人肝臟出現「1危機」 放任不理恐成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2614從平常腹超檢查數據統計來看,患有脂肪肝的異常總人數,等於是10個人之中,就有2人有脂肪肝,因肝炎初期多數不會自覺症狀,當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若未及時治療檢查,便有成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的風險,特別是患有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以及代謝症候群等疾患者更容易有脂肪肝,而B、C肝患者本來就是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超音波及血液胎兒蛋白檢查,不可不慎。平日民眾保護肝臟,避免脂肪肝找上身,要遵循4不1多的健康守則: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吸菸、不嗜酒、多攝取天然且新鮮食物及蔬果,配合適度運動、減少過重及肥胖。若常感疲倦、食慾下降、經常全身無力、腹脹或上腹部有壓迫的悶痛感,須盡快找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治。 -
戒除檳榔是口腔癌防治重點 定期篩檢下修罹癌率奏效
癌症新知 / 口腔癌2918台灣檳榔嚼食的問題一直是口腔癌發生率高的主因,依據台灣最新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發生率排名第4,年齡標準化後,每10萬人有41.15人罹患;男性口腔癌症死亡率也是第4名,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有15.04人。因此,降低檳榔嚼食率、協助民眾「戒檳榔」一直是口腔癌防治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