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癱瘓
-
3度中風癱瘓患者 非侵入性技術助成功站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167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指出,腦部動靜脈畸形所造成的腦溢血中風,必須在中風半年後積極復健,如果能夠持續復健,1年後則能到達穩定狀態。以王先生為例,發病住院後接受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復健,包括腦壓及藥物調整、肺部復健拔除氣切管、張力控制、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療法。 -
三總細胞療法 慢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新選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51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周中興指出,雖然血栓溶解劑和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發展神速,但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減輕腦梗塞的範圍,就變成棘手的慢性腦中風,目前缺血性腦中風發生6個月後,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
流連花叢不戴套 男子手掌起紅疹中標染梅毒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892台中1名28歲的李先生日前發現胸背及四肢出現莫名紅疹,先至坊間診所服用抗組織胺及塗抹藥膏,但效果不彰,之後手掌側和腳掌也陸續出現紅疹,伴隨脫屑的情形,感覺大事不妙,經皮膚科醫師轉介至感染科檢查後,確診為第2期梅毒,經注射長效型青黴素後,疹子逐漸消失,也讓他大呼以後不敢再尋花問柳了。 -
脊椎手術一旦損及神經恐致癱瘓 新技術可克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052傳統脊椎手術缺點在於傷口大、出血多,脊椎與肌肉筋膜損傷多、感染率高,術後恢復期長,且置入骨釘有很大風險,位置稍有不對恐導致癱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公布亞洲第一例ROSA機器人成功案例,改善1名腰椎滑脫的婦人長期腰痠腿麻、走不動的困境。 -
三高族群年輕化 早晚量血壓防中風突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12近日強烈冷氣團報到,氣溫下探10度,天氣冷、溫差大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羅東博愛醫院在去年12月初接獲2名未滿30歲年輕男性因中風而送醫的案例,醫師提醒,近來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不佳,中風已非老年人專利,年輕人亦有可能遭中風突襲,定期量血壓是掌握身體狀況的不二法門。 -
脊椎骨釘植入若有偏差 恐造成不可逆傷害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48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4%,正式跨入高齡社會。退化性脊椎疾病已是不可忽略的健康問題之一,過去骨釘植入多半都是藉由2D影像輔助,對於病人解剖結構較難完整分析,尤其高位頸椎結構的變異性高,若植入骨釘時產生誤差偏移,就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受傷而導致不可逆的影響,包括肢體癱瘓、呼吸衰竭或大小便失禁等憾事。 -
西醫治療合併中醫針灸 降低腦中風復發機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13台灣地區每年約有1萬7千多人因腦中風而導致日常生活失能,生活無法自理,研究顯示,只要在中風後6個月治療黃金期內,除了原本西醫治療,另加上中藥調養、針灸療法,就能減少中風復發風險,改善運動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
全身癱瘓一定中風? 志工嬤長腦瘤無預警倒下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91460多歲郭女士是眾人眼中的志工阿嬤,退休後仍熱心服務,上個月初,她準備出門做志工,忽然暈眩倒地,全身突發性癱瘓,家人以為是腦中風,緊急將她送至醫院急診,影像檢查發現顱內有腫瘤,且腦壓極高,隨時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