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發炎反應
-
天天喝酒喝壞肝!紅血球變大顆 酒精性肝病悄悄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222天天喝酒可能導致紅血球過大、肝臟出問題!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一位60多歲陳先生,有天天喝酒的習慣,經健康檢查後發現有輕微貧血,屬於紅血球過大的貧血,這種不健康的紅血球可能是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所致,進一步抽血檢查兩者都正常,代表腸胃可吸收上述營養,但是肝臟可能已經生病了。 -
每天1杯豆!鷹嘴豆、黑豆降膽固醇 抗發炎遠離糖尿病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157吃豆不只有喝豆漿,研究發現,看似平凡的鷹嘴豆與黑豆,竟是抗慢性病的秘密武器!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最新研究證實,每天吃1杯豆類,不僅有助降低總膽固醇,更能有效減少體內發炎反應,對「糖尿病前期」族群尤其有益。 -
腎病患者營養補充須謹慎 醫示警硒鋅缺乏恐增洗腎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137醫學建議,面對不可逆的慢性腎臟病或洗腎後的營養流失,可透過適當補充活性硒或鋅微量元素,以達到均衡營養攝取,有助腎臟疾病的控制。 -
解開身體密碼! WGS全基因檢測能預知未來健康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863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
碳水飲食「吃對」比少吃更重要! 專家提醒進食4關鍵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852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坊間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觀念,讓許多人誤以為「不吃飯,只吃肉和菜」是預防慢性疾病及體重控制的最佳方式。董氏基金會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指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增加蛋白質與脂肪比例的飲食方式,短期內可能對血糖控制或體重管理有幫助,但若長期執行不當,容易造成蔬果攝取不足、膳食纖維缺乏,及影響大腦能量供應。要維持健康的重點不在於「少吃碳水化合物」,而是「吃對碳水化合物」才是長久之道。 -
洗腎患者常見尿毒性搔癢 口服藥合併照光治療明顯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54台灣的慢性腎臟病(CKD)盛行率逐年攀升,目前約為11.9%,平均每8人中有1人罹患;而慢性腎臟病造成的尿毒性搔癢在皮膚科門診常見,且常常難以單純用藥物控制。一名75歲男性長期洗腎,因全身搔癢,使用一般止癢藥物療效不佳,因而來到皮膚科門診,理學檢查發現表皮多處線狀搔抓傷口,經診斷為尿毒性搔癢,在合併口服加巴噴丁(Gabapentin, 主要用於治療癲癇、神經與局部癲癇)和固定每周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後搔癢明顯改善,傷口也都逐漸癒合。 -
類風溼不會痛就沒事? 醫:影像檢查掌握關節受損程度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4035歲張姓廚師於10多年前確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起初經藥物治療後,發炎指數降至正常,之後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抽血指數及關節腫脹疼痛均獲得大幅改善,整體病情控制良好,多年來讓他一度誤以為「不痛就沒事」。直到近日又再次出現關節疼痛的情形,回診檢查後才發現,其實手腕骨頭早已被悄悄地破壞,所幸經醫師評估後,改用不同生物製劑治療,骨關節破壞情形才得以控制。 -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 穩定治療是控制病情關鍵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405全台灣約有30萬名患者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許先生患病20多年,過去因病導致全身又癢又痛,抓到皮膚滿是瘡痍,更因全身急性發炎嚴重住院治療。穩定的治療計畫,是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控制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