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眼壓
-
午睡醒來眼前一片霧 鼻竇炎引發「視神經病變」險失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56視神經為連接眼球與腦部的第2對腦神經,可將視覺訊號傳送至腦部視覺皮質,而當視神經從眼球最末端進入腦部前,因外傷或疾病出現視力下降、辨色力異常、對光反射遲緩等症狀時,即稱為「視神經病變」。 -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易發生眼疾症狀 視力模糊應盡早就醫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616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14到40歲年輕女性,男女比約1比10。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具有全身性共病風險,如眼睛、皮膚、心血管、腦神經、骨關節、新陳代謝、腎臟泌尿系統、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等。 -
疫情下線上學習改變用眼習慣 眼科照護定期回診免惡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727日前發現一名青壯年男性嚴重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造成近乎單眼失明的眼中風病例。由於眼中風多數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久坐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坐30分鐘就要站起來多活動,避免血栓形成,也提醒三高患者如果突然發生視力減退或視力喪失的問題,應儘早就醫。 -
大塚美特朗青光眼、高眼壓眼藥水 含不純物回收32萬瓶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423今(14)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告,「大塚美特朗持續性點眼液 2%」,因自主發現類原物(不純物)超標,須立即回收下架,共有9批次約32萬瓶眼藥水,會受到影響;食藥署提醒,手邊若有相同藥物,最好立即停用與醫師討論。 -
打莫德納疑似紅眼兔不良反應 眼科醫師:3症狀速就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1新店耕莘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芯瑜表示,虹彩炎反覆發作易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甚至造成失明,所幸這名女性患者經治療後目前狀況已趨近好轉。 -
高端「不良反應」顏面神經麻痺、眼壓過高 因果待釐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33昨(2)日衛福部食藥署宣布,高端4批共計26萬5528劑新冠疫苗,「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中,約92萬人有意願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坦承,高端疫苗在實驗中出現疑似不良反應,因果關係要持續瞭解。 -
嬰幼兒溫和用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2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86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幼兒時期,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一般皮膚科副主任施一新醫師表示,相較於成人,嬰幼兒的皮膚更加脆弱且敏感,家長更容易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目前已有較溫和的外用非類固醇藥膏,可第2線使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短期及間歇性長期治療,提供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用藥新選擇,遵從醫師指示持續治療,把握2歲前的黃金治療期。 -
WFH電腦視訊用不停 「惡視力」恐成疫情另類受災戶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820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曾發布「全民護眼趨勢調查」顯示,台灣人在每日3C(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用眼的總平均使用時數長達10.7小時,換言之,扣除睡眠時間,國人1天當中幾乎有2 /3的時間都在看3C;調查也顯示,10到19歲青少年乾眼症的比例也大為提高至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