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睡眠習慣
-
手機APP計步管理健康 研究發現還能遠離憂鬱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05研究結果顯示,情緒監測、認知行為治療或與正念合併等應用程式,其治療憂鬱症的效益相同,而獨立使用應用程式(不需要依賴醫師或電腦的回饋)效果則更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林家興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應用程式的設計與心理諮商相同,且使用不同理論治療對於改善憂鬱或焦慮症狀並無差異。
-
狗狗陪伴入睡 美研究:可增進主人睡眠品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77美國Mayo診所亞利桑那州校區睡眠醫學中心的睡眠醫學專家Lois Krahn博士指出,他們研究了包括40名健康的成年人與寵物狗,所有寵物狗都在主人床上或是房間內的其他地方睡覺,一共追蹤了5個月的時間,觀察主人的睡眠習慣。 -
安眠藥治標不治本 建立正確睡眠習慣才是正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78失眠的定義是指入睡困難、無法維持睡眠狀態、醒了無法再入睡,或是睡醒後感覺沒有睡飽,如一周內有3天出現以上狀況,且長達一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失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指出,選擇安眠藥作為失眠的對策時,應考量安眠藥的特性、失眠症狀類型、使用者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安眠藥依藥效長短可分短效、中效和長效。 -
平日睡眠不足易發胖 周末補眠可降低BMI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458之前就有研究論文表示,睡眠不足不但會打亂生理時鐘,也會讓荷爾蒙和身體的新陳代謝運作亂掉,這些都是體重增加的危險因子。為什麼睡眠不足和肥胖有關呢?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包括因為疲勞的關係,會令人懶得動,也有可能會增加滑手機的時間,同時會攝取更多食物或是零食。 -
心跳加速快昏倒 男子恐慌症發作險窒息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89之後的1個月內又出現了幾次同樣症狀,起初洪先生以為是心臟方面疾病,但檢查結果都顯示無異常,後來在醫師建議之下,至精神科就診,診斷為「恐慌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恐慌症發作時通常毫無預警,可能會在10分鐘內出現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呼吸困難等劇烈症狀,彷彿快要昏倒或死掉一般,在患者心中留下陰影,擔心再度發作,因此稱為「恐慌症」。 -
食藥署「睡睡平安」粉絲團 募集網友助眠妙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91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白天幾乎被工作塞滿,晚上好不容易可以休息卻睡不著。據統計,20至30歲的年輕族群約有10%有失眠困擾,65歲以上的年長者的失眠比例高達25%,此時需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若有需要再輔以藥物治療,才能徹底向失眠說再見。 -
擺脫失眠困擾 改變睡眠習慣多放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21王威仁醫師表示,通常造成失眠這種「症狀」的是其他「疾病」,例如焦慮症、憂鬱症、心肺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或其他因素如壓力、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等。想要治療失眠,就必須解決背後的原因(疾病),其中藥物治療只是一部份,另一部份要靠「改善睡眠衛生習慣」及「放鬆練習」。 -
女性每晚睡不夠6小時 恐有損腎臟功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34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評估了成千上萬名婦女的睡眠習慣後發現,每天晚上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的女性,腎臟衰壞的速度,比起每天睡7至8小時的女性,腎功能衰退風險達65%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