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損傷
-
攝護腺肥大膀胱沒彈性 老伯身藏2公升尿液腎臟險壞死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322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個案由於攝護腺肥大緣故排尿不順暢,就醫時小腹部腫脹,藉由超音波掃描發現,膀胱累積尿液1公升以上,腎臟與輸尿管也都是尿液,但病患沒有想要小便感覺,尿液充斥膀胱、輸尿管、腎臟,導致膀胱變形失去想要小便感覺,腎絲球過濾率僅17.7,正常人則是要大於60。 -
以為做了假牙就不會蛀牙 婦人牙疼就醫才知道真相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700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張敏德表示,當牙齒脫落或拔除時,許多人選擇傳統義齒,修磨旁邊的牙齒(俗稱車牙齒)來當支柱,製作固定局部義齒(俗稱牙橋)。相較之下,傳統假牙費用較低,但會破壞缺牙位置鄰近兩側的牙齒,所以就會選擇做人工植牙,植入人造地基(人工牙根)做為義齒的根基。 -
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83臺北醫學大學、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共同合辦「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北醫校友暨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在專題演講中發表脊髓損傷最新療法,患者透過手術合併幹細胞注射,將成功率提升至7成以上。 -
突然口吐白沫、癲癇發作 元凶竟是6公分腦膜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5002腦瘤發生原因不明,有良性、惡性之分,可從核磁共振檢查判斷腫瘤屬性。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徐賢達說明,腦瘤的發生機率約萬分之一。腦膜瘤是從腦膜長出來,最常見的良性腦瘤,其檢查影像會因腫瘤充血而呈現白色且形狀均勻的樣態。此外,良性瘤生長慢,周圍神經壓迫較緩慢,因此神經較少出現水腫現象。但楊先生的腦膜瘤達6公分大,壓迫腦部運動區域神經,以致於動作困難,而神經受到壓迫會產生不正常放電,造成癲癇。 -
手腕橈神經受損 動態性副木助恢復生活機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鄭先生因肱骨骨折合併橈神經損傷,標準治療過程為先開刀將肱骨復位,經觀察1至3個月,再視恢復情形決定是否需2次手術;因該患者橈神經受損,導致手腕抬起困難、指掌無力伸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故先以動態副木輔助其生活機能需求,並預防肌肉萎縮,視神經修復狀況,再決定後續是否安排開刀治療。 -
糖尿病患擔心併發症 男病友怕小弟弟抬不起頭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461中醫師黃慶雲指出,男性若40多歲開始罹患糖尿病,大約45至50歲期間,性功能就會明顯走下坡。以中醫觀點來看,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飲食控制,一方面營養吸收能力變差,導致腎功能越來越差,腎陽、腎陰都會出現問題。 -
3度中風癱瘓患者 非侵入性技術助成功站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164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指出,腦部動靜脈畸形所造成的腦溢血中風,必須在中風半年後積極復健,如果能夠持續復健,1年後則能到達穩定狀態。以王先生為例,發病住院後接受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復健,包括腦壓及藥物調整、肺部復健拔除氣切管、張力控制、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療法。 -
脊椎手術一旦損及神經恐致癱瘓 新技術可克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048傳統脊椎手術缺點在於傷口大、出血多,脊椎與肌肉筋膜損傷多、感染率高,術後恢復期長,且置入骨釘有很大風險,位置稍有不對恐導致癱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公布亞洲第一例ROSA機器人成功案例,改善1名腰椎滑脫的婦人長期腰痠腿麻、走不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