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退化疾病
-
記憶猶新是真的! 研究證實大腦是從獎賞行為開始學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65記憶猶新是真的,大腦真的是從最接近獎勵的事件開始回溯學習,分階段逐步納入較早的事件,並同時消除無效的錯誤行為。這項大腦逐步回溯學習的發現,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頂尖期刊,證實大腦的學習歷程不僅是有步驟,而且是向後回溯,愈接近現在的獎賞記憶,會愈先被學習,並修正過去的行為。 -
6旬婦確診新冠竟出現肌肉痙攣! 醫解析肌張力不全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00年約63歲的女士於今年7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咳嗽、流鼻水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雙眼難以張開,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雖有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愈來愈嚴重,甚至因看不到路、步態不穩,而時常跌倒受傷。後續幾個月,痙攣情形還影響到頭頸部的其它肌肉,造成她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至神經內科求診後,醫師開立口服抗痙攣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但症狀並未改善,且愈發嚴重,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神經內科醫師臨床診斷發現,疑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肌張力不全症及神經退化有關。 -
英國研究:長者常失眠、做惡夢 恐高機率患巴金森氏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02臨床顯示,「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者未來罹患巴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機率較高,且早在巴金森氏症動作症狀發生的5至10年,就先出現睡眠障礙,因此,被視為早期前驅症狀。 -
阿斯巴甜恐導致肥胖影響胎盤? 醫:因果關係有待查證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505近日,WHO將「阿斯巴甜」這項常加在零卡可樂與口香糖中,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添加物納為「2B級」可能致癌物;有些人憂心阿斯巴甜可能引發肥胖等副作用。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阿斯巴甜在體內會分解為天門冬胺酸、苯丙胺酸、甲醇,而阿斯巴甜對健康的危害,向來有很多爭議,機轉並不清晰,但有3個較為明確的影響:過敏體質者會引發過敏、有苯酮尿症者無法代謝,以及可能致癌。 -
帕金森氏症並非老年人專利! 他初次發病時年紀僅40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5為提升民眾對「帕金森氏症」的重視,每年的4月11日訂為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ay)。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是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65歲以上者盛行率約1%,年過80,則比率提高至2%至4%。 -
歌后詹雅雯驚傳帕金森氏症 10大症狀有3項應提高警覺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378之前詹雅雯就罹患喉部腫瘤,以及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之後,最近2個月來,食慾變差,吃不下東西,爆瘦8公斤,至台大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目前她持續服用藥物,仍保有行動能力。 -
從勁量電池變斷電人生 帕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不可不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5216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是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由於腦內「黑質部位」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
國衛院破解細胞再生秘密 幹細胞外泌體促使神經修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49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且細胞植入手術恐引發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