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科學期刊
-
人體最大器官皮膚 科學家認為「間質」可取代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英國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刊登最新研究,科學家認為,人體「間質」(interstitium)具有延展性且充滿液體,包圍血管、肌肉筋膜,及腸、肺和泌尿系統等組織層與皮膚表層之下,應該提升至「器官」層級,取代「皮膚」,成為人體最大的器官。 -
澳洲、日本研究 血液檢驗可預測阿茲海默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20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據統計,活得越久,罹患失智症的機會就越高。現在有份日本和澳洲的共同研究表示,通過血液檢測,便能讓阿茲海默症在病發的20年前就被測出來,相關內容刊登在《自然科學期刊》(Nature)。 -
美國最新研究 血液檢測能驗出8大常見癌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939根據衛生福利部去年公布105年國人10大死因,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連續35年蟬聯國人死亡原因第一名,以105年來說,全台灣因為癌症而死亡的人數是47,760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7.7%,等於將進每3到4人,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
氣喘風險女高於男 原來是女性缺乏這個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061為了揭開性別差異背後的可能機制,范德比大學研究小組專注於一種叫做「ILC2細胞」的白血球,這種細胞來自骨髓,並且會在人體的特定組織中生存,例如:肺部。當過敏原進入肺部的時候,ILC2細胞擴散於呼吸道內,並分泌更多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會刺激ILC2細胞,進而分泌更多的蛋白質,因而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 -
出門前擦止汗劑? 醫:睡前使用才正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46李勇毅醫師說明,人體的汗腺可以分為小汗腺及大汗腺兩種。小汗腺幾乎遍佈全身皮膚,其所排出的液體就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汗液,其成分絕大部分是水、少量電解質以及含氮代謝物,所以味道會呈現輕微臭味。
-
腸道菌相失衡 加速阿茲海默症惡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52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指出,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台灣每5名8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比率相當高。
-
男子右眼不明原因突起 竟是罹患罕見腦疾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715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林重榮指出,腦部瘻管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形成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文獻報導,可能和之前的頭部手術、拉皮、使用女性賀爾蒙、長期倒立,或是長期腹部用力有關。由於早期症狀較輕,大部分患者常因接受健康檢查才發現、確診,如果不治療,嚴重時可能頭痛,甚至腦溢血。 -
每天睡飽飽 水噹噹人緣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2北歐瑞典的Karolinska學院的Tina Sundelin表示,他們想要研究看看睡眠對於各方面的影響,於是找了25名大學生來進行研究,讓這些參與者配戴儀器睡覺,透過儀器來記錄他們的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