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空氣品質
-
失智症該如何預防? 研究發現減少空氣汙染可降低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11研究從2008年開始直到2018年,每年都對參與者進行了追蹤及測試,以確定他們是否有罹患失智症,同時調查他們住家付近的空氣汙染狀況。研究發現,空氣品質如果在10年內大有改善,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26%。 -
肺癌居全球癌症死因之冠 顧肺4招也要防新冠肺炎威脅
癌症新知 / 肺癌38067肺癌是全世界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在台灣,肺癌是107年發生率第2高的癌症,僅次於大腸癌。而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已連續9年下降,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5分之1(19.2%)。
-
加強防疫室內通風處種植薄荷 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4薄荷是西式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國內最新研究發現,薄荷還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專家建議,防疫警戒降級之後,民眾應盡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交換,並在陽台多多種植薄荷。 -
今年最強沙塵暴來襲! 面對紅害等級空汙民眾自救攻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5今年最強的沙塵在3月21日晚間襲台。環保署預警,這波來自中國的沙塵暴將持續至3月23日,以今天(3月22日)的空汙最為嚴重,雲林以南將出現少見的「紅害」程度,連一向空氣品質最好的花東地區也將出現「橘警」等級空汙。 -
空氣汙染嚴重加上日夜溫差大 洗臉水溫沒控好恐出紅疹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59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有些人在發現洗完澡沒多久後,臉或身體皮膚會隨機出現紅疹,可能伴隨著癢,嚴重可能導致刺痛與脫皮,有時讓人誤會是皮膚對水「過敏」,但實際原因是接觸熱水,皮膚對溫度出現反應,導致不適症狀出現,嚴重時要使用藥物壓制症狀。 -
紅害持續拉警報! 對抗空汙中醫建議多吃清肺養肺食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6依監測資料及氣象局16日16時氣象資料預測,明日環境風場持續為偏東風,西半部地區於清晨及夜間風速弱,水平及垂直擴散條件不佳,汙染物易上升,午後各地風速略增強,空氣品質可望改善;西半部地區及馬祖、金門、澎湖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 -
呼吸道接觸過敏原恐誘發氣喘 咳嗽、喘鳴、胸悶是警訊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12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個案有皮膚過敏病史,也經常流鼻水,雖然咳嗽都會很久,但檢查沒有發燒,也沒有感染跡象,聽診發現呼吸時有喘鳴聲,查閱健保就醫記錄,發現已經就醫很多次,曾經有診斷急性氣管炎,開立氣管擴張用藥,多項證據研判個案氣喘發作,用藥追蹤數月,久咳情形改善許多。 -
空汙拉警報咳不停! 環境監測APP遠離PM2.5救你的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4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表示,當空氣中細懸浮微粒(即PM2.5)濃度過高時,天空就會呈現灰濛濛,且能見度低,除了容易影響行車視線,也會造成眼睛癢、咳嗽、皮膚癢等過敏症狀,因細懸浮微粒可達肺泡最大的顆粒大小,不僅影響肺部,更會經由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全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