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第二意見
-
孩子吃了藥症狀更嚴重? 推翻你對藥物的誤解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96其實以上場景在門診層出不窮,孩子吃藥沒好轉反而更嚴重,真的有藥物會讓孩子吃了症狀更厲害嗎?還是只是個誤解呢?或是醫生開錯藥?以下整理出幾種可能性,幫助爸媽們釐清觀念。 -
牙周病患者想植牙 片面追求快速與低價反吃虧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813牙周病就像是口腔的土石流,原本根基穩固的牙齒,罹患牙周病後,這些厚實的土壤就會開始流失,讓牙齒變得鬆動。但是「罹患牙周病後到底能不能植牙?」這個問題,卻因為一些五花八門的廣告,讓許多民眾誤以為「牙周病也可以很快速的治療再完成植牙」。 -
乳房篩檢陽性未複檢? 二成高風險群不知好處
癌症新知 / 乳癌2213乳腺癌由於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是國人重大健康殺手。乳癌發生率為臺灣女性癌症中最高的,約每10萬人口中有65.9人,在亞洲國家中最高;台灣乳癌的死亡率,在亞洲國家中也是名列前茅。 -
癌女尋第二意見 確診罕病結節性硬化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02台中慈濟癌症中心主任李典錕表示,王小姐是去年5月經健檢X光片發現肺部異常,衛生所起初認為是肺結核,整整吃了6個月藥物,卻沒有改善,於是改到其他醫院檢查。經胸腔內視鏡切片確診為肺腺癌中的「細支氣管惡性腫瘤」,且骨頭脊椎上長了硬化小結節,腫瘤擴散至腦部。 -
破除癌症迷思 找回治療自主權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293為避免接受抗癌治療後才懊悔,可遵循下列各要點。身體還好好的,便不可能只剩下三個月或半年的壽命;癌症不會馬上奪走患者性命;不要接受癌症篩檢,若已健診過,請忘掉;即使切淋巴結,仍無助於治療癌症;注意癌症篩檢時受到的放射線量;治療方式並非只有一種;尋求第二意見,可至不同醫院找不同科醫師;抵抗力比免疫力重要;不治療才是延長壽命的方式。 -
醫療糾紛每年近兩萬件 台灣醫病關係問題多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01劉淑瓊表示,台灣每年至少有1萬8000名醫療過失受害者求助無門,或不知如何爭取權益。每年浮上檯面400多件醫療糾紛訴訟,只是冰山一角。絕大部分受害者求助無門。 -
奪命惡性腦瘤小心術後復發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268患者接受開顱手術後,傷口癒合需約2個月,再配合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6週,會產生噁心、抵抗力差、掉髮或灼燒等症狀,還得反覆出入醫院,常使患者身心俱疲,若病情惡化,最後的時光只能在床上度過,不僅生活品質差,連照顧的親屬亦大受影響。此外要強調的是,手術為確定診斷的第一步,惟有開顱手術,盡量將大量的腫瘤切除,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並使腦壓降低,使神經功能有所改善。 -
突發癲癇竟是腦瘤作祟 堅強求生重返舞台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2848腦部腫瘤種類多且複雜,惡性腦瘤包含癌細胞,影響生命功能且致命性高,最常見的是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簡稱GBM),是極度惡性之腦瘤。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腦腫瘤神經外科魏國珍主任表示,約有4成患者屬於此惡性膠質瘤(malignant glioma)種類,其惡化速度快,預後普遍較差,且復發率極高,甚至有患者在復發之後3個月即過世,但近年來醫療不斷進步,藥物出現更多選擇,使存活期大幅延長至14-1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