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節氣
-
小暑狂流汗!防心氣過度消耗 DIY生脈飲不讓疲憊上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47中醫師賴睿昕解釋,夏天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不僅容易耗散,一旦消耗過多還會使身體功能減損,若不及時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秋冬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小暑養身重點在於養好氣。 -
端午節粽子吃多難消化!營養師提4妙招 減輕腸胃負擔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313隨著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都會應景品嚐粽子,但由於肉粽大多是糯米製成,一不小心吃太多,恐會造成熱量爆表或腸胃不適等問題,營養師Ricky特別和民眾分享吃粽4大妙招,包含粽子取代白飯、進食4步驟、1天1粽及搭配彩色蔬果,蔬果可選擇花椰菜、甜椒或奇異果等方法,讓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補充足夠膳食纖維、均衡營養,輕鬆享受過節氣氛! -
芒種天氣悶熱胃口差!中醫1招解決 示警多喝冰飲不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48芒種是典型的夏季節氣,這時的天氣將從梅雨季,轉變為夏日型的午後雷陣雨,隨著氣溫變高,民眾常會覺得沒胃口,心理上便會排斥吃熱騰騰的食物,加上許多人會喝大量的含糖冰飲解渴,脾胃功能更容易失調,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若民眾待在高溫下勞動或運動後,感覺胃口不好,可以先洗澡或休息一下,等感覺舒爽後再進食,另外吃飯前喝點湯,能增加消化液分泌,有助促進食慾。 -
中醫治療腸病毒!利用藥材調理 穴位提升免疫改善病徵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38每年5到9月為腸病毒好發季!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總稱,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分布於腸胃系統通道間,傳染性強,發病迅速且劇烈,中醫師周大翔表示,腸病毒患者若是出現活動力差、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持續嘔吐等4大急重症,應盡速轉至大醫院治療。 -
小滿注意體內病灶!中醫採祛濕清熱養身 教你未病先防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32今年的5月21日為24節氣中的小滿,小滿過後氣候濕熱夾雜,影響體內代謝運行,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這時常會引起濕疹、汗皰疹、顏面痤瘡等皮膚疾病,同時伴隨四肢倦重無力、食慾降低、胃悶濁脹氣、口氣加重、身體低熱難解、黏汗、胸口煩悶燥熱等症狀。 -
穀雨喝茶清火辟邪!中醫推1茶解鬱 三高者可多飲烏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13穀雨是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中醫師賴睿昕表示,穀雨時節是憂鬱症好發期,主要與肝氣鬱結有關,當肝脾不和時,胃腸系統也會出問題,鼓勵民眾可喝疏肝解鬱茶,不僅能去除體內濕氣,還能舒緩煩躁情緒。 -
清明易過敏、皮膚病擾! 中醫鼓勵按壓3穴道抵禦風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73中醫師周宗翰說明,清明時節,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這時風邪會趁虛而入,最開始會進入人的肌膚之間,影響毛孔的開合,此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傷風感冒,癥狀以高燒、怕風、自汗、肌肉關節疼痛為主。 -
春天防春燥、春睏不只養肝! 春日養生就該選對食物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454春天處於冷熱交替的時節,陰雨綿綿也會讓濕氣鬱結在體內,若沒有確實做好養生,便很容易上火或是感到疲憊,也就是所謂的「春燥」和「春睏」,因此許多網友開始討論春天該如何養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春天養生」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種春天養生方法與對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