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精神健康
-
透過微量電流刺激腦部 有助抑制憂鬱症患者負面情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73中國深圳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經顱磁刺激治療(TMS)的穿戴裝置已經用於治療偏頭痛和其他腦部疾病;此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於2008年批准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 -
疫情被迫在家工作悶出病 專家建議可打造專屬工作空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52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受COVID-19的限制而在家工作,有將近65%的人發現自己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頸部和下背部疼痛,大約74%的人表示他們有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或憂鬱。而這些健康風險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婦女或是要照顧嬰幼兒的爸媽身上更為嚴重。 -
懷孕期間嚴重孕吐 產後罹患憂鬱症風險大幅提高4倍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787研究在倫敦招募了214位懷孕未滿3個月的婦女,有嚴重孕吐狀況者占半數,她們在前1年都沒有人接受過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療,研究人員會在這些婦女懷孕的前3個月和生產後6個星期時,對她們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 -
心臟病患者憂鬱症比例高 打太極有助調和身心靈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97太極拳是種將身體動作與放鬆、呼吸結合在一起的運動,需要同時專注於姿勢、放鬆和呼吸3個層面。研究人員分析了15項臨床試驗,以得知太極拳對於1800名平均年齡66歲,患有心臟病、心臟衰竭、高血壓或中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有何影響。 -
飲食失調恐引發上癮人格 過度運動屬強迫行為易傷身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5136英國劍橋Anglia Ruskin大學運動科學的研究人員,也是研究負責人Mike Trott表示,先前已知道飲食失調的人,更有可能會表現出上癮人格及強迫的行為,而這次的研究發現,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失調的人,通常會大幅增加運動量,這是第1次發現飲食失調帶來的風險。 -
5歲以下幼兒盯螢幕 世衛建議:每日不逾1時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40世衛強調,不活動是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也是導致肥胖增加的原因之一,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應透過地板遊戲,每天與人互動30分鐘以上;1歲以上的兒童每天應至少進行3小時各種體能活動,避免接觸電子螢幕。 -
全台瘋媽祖 楊聰財:比起無神論者身心較健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2社群口碑資料庫顯示,在社群熱門時事中,上周爆炸性話題就屬台灣首富參選,總統大選的相關討論高居第1,但正經議題可也不少,問事當中則以健康議題最高。 -
心理問題不敢開口 研究:逾半數未尋求協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08常見的健康檢查只針對身體症狀進行檢測,像是量身高、體重、血壓、血糖、脈搏、抽血、照X光等,但根據一篇發表於《預防醫學報告期刊》的研究指出,若能將心理健康作為健康檢查的一部分,有助於及早發現有精神問題卻未接受心理師協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