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經濟能力
-
史恩康納萊90歲離世 妻坦言他最後歲月受盡失智症折磨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631根據外電報導,夫妻兩人結婚45年,對於先生死亡,羅奎布魯恩儘管不捨、難過,「他是個真男人,失去他,日子會很難過」。但她認為這對丈夫來說,也算是解脫,因為失智已經好幾年,是很大的打擊,終於如他所願,沒有任何煩憂地走了。 -
癌症治療前透過基因篩檢 精準選擇用藥提升存活機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14恩主公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陳重華指出,傳統抗癌以化學治療為主,十幾年前標靶藥物治療問世,近幾年免疫細胞療法更成為最新研究趨勢,但在用藥前,都需透過基因檢測解碼,找出致癌的驅動因子,打造個人化癌症醫療。除了藉此找到適合的藥物外,也能了解腫瘤預後狀況及治療是否有效,提供病人更多的治療選擇。基因檢測項目越多,能得知的訊息也就越詳細,在藥物的使用上會更多元,但費用也相對較高昂。 -
失智者短時間難適應防疫規定 望政府能擬定配套措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557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失智者因記憶力、理解力等出現認知障礙,而無法配合防疫措施,導致被處罰的風險極高,造成家屬莫大壓力,希望政府能擬定相關配套措施。 -
對抗肺炎喝大量補湯 免疫力失調反而越補越大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0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大流行,使防疫成為全民運動,口罩、酒精幾乎是出門的標配,然而許多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免擔心:「這樣真的夠嗎?」,尤其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細胞將自己的黏膜、內臟、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組織發炎失能,必須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 -
空汙提高肺癌罹患率 基因篩檢可望提供精準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07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指出,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等2大類,其中8成5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最常見。目前已知的肺腺癌致病基因有許多類型,EGFR基因突變為最多,約占5至6成,至於ALK、ROS1及BRAF所占比率都小於5%,隨著藥物進步,不論哪種致病基因突變,均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 -
傷口錯誤包紮造成潰爛 溼性敷料加速癒合少增疤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51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羅文鍵表示,當出現急性傷口時,老一輩民眾的傳統觀念往往是先以優碘或雙氧水清潔傷口,認為塗抹雙氧水產生的泡沫代表有效殺菌,但此舉其實反而會破壞肉芽組織,降低皮膚再生能力,此時若再以四環黴素或紅黴素藥膏塗抹,恐又造成細菌的抗藥性,更加不利傷口癒合。 -
抑制奪命肺癌 3代組合療法反應率破6成
癌症新知 / 肺癌4312肺癌連續7年居台灣第1大奪命癌症,每年超過9,000人因此死亡。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許多晚期肺癌患者在嘗試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失敗後,將希望寄託在免疫療法上,但療程藥費不僅昂貴,且反應率還不到2成。 -
對抗老花眼 水晶體置換不再視茫茫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432現代人無論再怎麼保養,努力維持外在的光鮮,面對老花眼找上門的不便,也只能妥協在老花眼鏡下,接受不得不顯露的老態。有些人以為,只要年輕時有近視就不用擔心老了有老花,事實上近視與老花的成因不同、視物遠近也不同,所以2者不能一概而論。反而我們常見到同時有近視與老花問題的人,為了要同時看清楚遠、中(看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