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經痛
-
卵巢囊腫一定要開刀嗎? 婦產科醫師曝持續變大是警訊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7815雙和醫院婦產科温國璋醫師表示,卵巢囊腫是指卵巢長了囊腫或水泡,裡面的成分會有水狀、固體或內膜異位症積血等類型,常見的症狀為右或左下腹靠近恥骨約陰毛處感到疼痛,另外也會造成月經不規律,假如是內膜異位症積血堆積的卵巢囊腫,則會導致經痛或不孕等可能。 -
上班族久坐、愛翹腳! 當心梨狀肌症候群造成屁股疼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73上班族長時間久坐,有時習慣翹著二郎腿,小心「梨狀肌症候群」找上門!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表示,當民眾感覺屁股疼痛,甚至伴隨腳麻,可能會誤以為是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但很多時候是梨狀肌腫脹發炎,伴隨緊繃產生麻木疼痛的感覺喔! -
50歲後小心帶狀皰疹上身 醫籲7族群接種疫苗增保護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93雙和醫院皮膚科翁子玉醫師表示,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復發引起的疾病,盛行率約千分之5(4.89‰),台灣約9成的民眾小時候都有得過水痘或接種過水痘疫苗的經驗,症狀緩解後,病毒便會潛伏在人體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便有機會復發。研究顯示,年齡是帶狀皰疹發作的關鍵,50歲後發生機率明顯上升,研究也指出,帶狀皰疹的機率為32.2%,意指每3人就1人會面臨到帶狀皰疹的困擾,千萬不可輕忽。 -
中年男下肢痠麻行走險跌倒 竟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7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指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神經系統很常見的疾病,每10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會遭遇,最常發生於30至50歲的民眾,且有家族病史、吸菸、體重過重、習慣久坐、和進行粗重活動的人都是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 -
婦人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多次流產 積極治療做人成功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3854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侵犯子宮和卵巢,如果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內膜以外之處,如到子宮肌肉層時稱為「子宮肌腺症」;若跑到卵巢則稱為「巧克力囊腫」;也可能跑到骨盆腔底或直腸上方,甚至侵犯膀胱直腸,造成經期血尿、血便等。雙和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許越涵醫師表示,目前醫學認為可能與經血逆流、基因和免疫系統有關,但尚無確切定論。 -
20歲OL下背痛到直不起腰! 採3階段治療解決病痛根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49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統計,高達8成國人在一生中至少會遭遇1次下背痛;全民健保資料庫2022年統計也顯示,以背部症狀為主訴的病人佔門診就診原因排名第10位,多數民眾因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等因素造成的急性背痛,會隨著時間自行緩解,因此常輕忽背痛的嚴重性與影響。 -
月經失調恐增心臟病風險? 有這2大婦科問題尤其注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83最近有2項獨立的研究表明,有月經失調的女性,存在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其中因月經失調所致的疾病,又以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或經痛較為常見,。因此,研究人員便各以這2項作為研究主題,評估女性常見的生殖健康狀況與心血管疾病間的關係,而這2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3年科學會議上。 -
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麻醉科醫師為你解析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63大部分民眾不知道在人體中疼痛神經與自律神經是不可分割的系統,所以常常把疼痛當作是自律神經失調或者把自律神經失調當作是疼痛。其實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常常合併發生,因為慢性疼痛常會造成次發性的自律神經失調,比如憂鬱、失眠、焦慮、暈眩、鼻塞、眼睛乾澀、胸悶、心悸、呼吸不順、胃食道逆流、頻尿、情緒失調等,所以神經痛如果沒有解決,對應的自律神經失調,以藥物治療通常只能控制症狀,而無法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