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美國心臟學會
-
心血管疾病全國罹患率 新北市居民得第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球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四大非傳染病死亡約占死亡人數82%,而我國前述四大疾病占死亡人數61%。
-
每天一顆酪梨 可降低膽固醇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6103現在有研究發現,每天吃一顆酪梨,可以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或是阻擋體內壞膽固醇的生成,此研究刊登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國心臟學會期刊)。 -
冬日猝死年輕化 Omega-3保養心血管健康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111家醫科醫師提醒,每年冬季11月至隔年3月是心血管疾病猝死的高峰期,50歲以上的熟齡族中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高血脂問題,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營養師呼籲,民眾在冬天應加強保養,多攝取含Omega-3成分的食材,預防新血管疾病上身。
-
低溫救命! 減輕器官缺氧後遺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32此外,去年德國車神舒馬克滑雪跌倒重創頭部,接受低溫療法減輕腦壓,脫離昏迷。韓國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日前心臟病突發,術後也是靠低溫療法,減輕腦缺氧後遺症。 -
美研究:肥胖者腦部比精瘦者老16年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273現在很流行「凍齡」一詞,表示看不出實際年齡,似乎不會隨歲月而變老的狀態,讓人不禁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會變老呢?排除整型等人工方式,其實,老化和新陳代謝息息相關。雅得麗生活診所何信緯醫師指出,一旦過了30歲,人體的新陳代謝每年都會降低1到2%,加上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忙碌、缺乏運動,有些人甚至從25歲後就出現提前老化的現象。代謝變慢,身體就容易儲存過多的脂肪,造成肥胖,但更需注意的是,肥胖不僅在外觀上讓人感覺比較老,更會加速身體老化,產生疾病。美國心臟學會研究統計出與肥胖相關的10種疾病: 1.高血壓 2.糖尿病 3.心臟病 4.高膽固醇血症 5.癌症 6.不孕 7.背痛 8.皮膚感染 9.潰瘍 10.膽結石。 -
早餐一定要吃 預防心臟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24為了瞭解吃不吃早餐是否和與心臟病的罹患機率有關係,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找了將近兩萬七千名年齡在45到82歲的男性,參與一項時間長達16年的研究。這個關於男性健康的追踪調查當中,當有大約1600位男性有心臟病,而且研究人員發現,不吃早餐的男性,比起天天有吃早餐的男性患有心臟病的機率高出27%。 -
七項預防心臟病指標 同時降低罹癌率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1846美國心臟學會(AHA)建議的7項健康指標,包括保持身體活動量、維持健康的體重、攝取健康飲食、將膽固醇控制在標準範圍內、降低血壓指數、持續檢查血糖值以及不抽菸等;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跟著做,就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且新的研究也發現,依循這些準則,同時還能降低罹患癌症風險50%的機率。 -
每天靜坐20分鐘 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50為避免心臟病發作、造成不可挽回的狀況,平時的預防顯得特別重要。眾所皆知,預防心臟病應從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起,定期的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現在有項研究發現,每天2次靜坐20分鐘,就能大幅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高達48%,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循環雜誌》(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