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音樂
-
產後憂鬱打亂育兒節奏 產後憂鬱症高風險族群是妳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08婦女生產後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的狀況,這些現象大多在幾天後就會消失,但也有少部分症狀嚴重的個案,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與照護。臨床統計約有70%~80%的婦女在產後出現程度不一的情緒困擾,有10%~20%的婦女則會出現產後憂鬱症。根據兒福聯盟調查,超過6成的新手媽媽不考慮再生小孩,這顯示了生兒育女對現代婦女來說,的確是沈重的負荷。 -
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 心理師傳授4招心情不「鬱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93國外研究指出,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相較疫情前的11%,增加近3倍;而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將近1倍。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今疫情趨緩,台灣逐步放寬防疫準則,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久居家中後,人潮、應酬邀約與正常上下班的生活都可能造成部分易焦慮民眾的心理壓力。 -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50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
3級警戒引發壓力與恐懼 除保持距離心理防疫也不可少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12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說,不確定感和無助感,容易引起人們的壓力、擔心和恐懼,當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調節,並且持續地累積,最終可能將會侵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10巧健康操幫助穩定自律神經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08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治療對於調整自律神經失調,通常都能發揮不錯的效果,例如:刮痧、針灸,幫助調理身體,讓體內氣血、體液重新分布,幫助改善自律神經的不正常的狀況。 -
端午節連假守護家人不返鄉 調適居家生活降低防疫疲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41本土疫情延燒,全國三級緊戒維持近1個月,各企業陸續調整為居家上班,學校遠距上課,民眾不出門宅在家,隨著疫情持續,天天看著確診相關新聞,不免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心裡快要悶出病來。面對突來的生活改變,如何宅在家不悶壞,保持正向思考呢? -
研究發現多聽音樂有助入眠 老人家總是睡不好可以試試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38根據目前最新1項研究表示,透過就寢時聽音樂來放鬆心情,也許可以幫助因為失眠而痛苦的老年人。位於台灣台南的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陳嬿今表示,研究發現音樂療法對於患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有改善的效果,研究在線上發表並刊登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
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名醫齊上菜把免疫力吃出來!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493整形外科權威名醫張大力院長長期推廣「醫食同源」的健康生活,日本進修期間體認到日本注重養生及全民健康生活運動,回台邀請東京「南雲吉則」總院長共同舉辦健康講座。張院長主張防疫升級,新書《抗發炎減齡生活》公開樂活日常,設計「減齡餐盤」,從飲食展現抗自由基、活化端粒酶等抗衰老內容,從體內營養延續青春與活力的保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