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力訓練
-
超高齡社會進逼 專家籲政府推政策試點計畫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95高齡化已是全球趨勢,AMGEN台灣安進藥品有限公司攜手康健人壽和台北市美國商會共同舉辦2019年高齡化社會論壇,邀請各界專家領袖整合政策、醫療、保險、科技等面向觀點,呼籲強化公私部門跨界合作,因應高齡社會所需,靈活推動各項政策試點計畫,累積基礎經驗後,制定全面性的高齡社會總體政策。 -
這個指數過高 代表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7009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說明,「鐵蛋白」是體內用來儲存鐵質的蛋白質分子,除扮演重要的鐵質調節角色外,也是發炎反應指標,在感染、發炎、溶血、肝病、惡性腫瘤時數據會升高,所以,要知道身體有無慢性發炎,血液檢查中的鐵蛋白數據,可作為身體的發炎偵測指標之一。 -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客製化足墊助改善病況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70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患者工作時需長期站立,也經常反覆蹲下、起立清點貨物,假日還參與跑步活動,加上沒有適當的肌力訓練,下肢肌力不足,長期下來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找上身。 -
「衰弱」非正常老化過程 醫:積極治療可改善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10臺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純聿表示,許多年長者在遭逢壓力事件,如重大疾病、親友辭世、摔倒等,身心狀況與自我照顧能力會大不如前,整個人衰老。許多人以為老了就一定會衰弱,事實上,衰弱是身體強健到功能衰退的變動狀態,並不是正常老化過程,如果能夠早期發現衰弱情形並積極介入,就有機會延緩衰弱、失能狀態。 -
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 展現不老精神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40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積極推動「活躍老化」,促進長者健康,布建社區健康促進網絡、慢性病照護網,以延緩衰弱及失能的發生。依據研究顯示,肌力訓練和相關課程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因此衛福部以衰弱、亞健康及健康長者為服務對象,補助各縣市辦理社區長者健康促進課程,結果顯示對於維持及提供長者人際互動、情緒功能及改善跌倒次數,皆有實際的幫助,「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是這些活動成果的具體展現。 -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宛如新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8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任唐國民表示,患者雖曾嘗試藥物、按摩、拉筋、整脊、推拿等治療,但效果有限,令她十分苦惱,就診後,先後安排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目前術後走路不再疼痛,也比之前更有力氣,透過復健加強下肢肌力訓練,預計數周內即能回到工作崗位(視個人情況而定)。 -
預防肌少症侵襲 優質蛋白質攝取與阻抗運動是關鍵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947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過了70歲,流失速度更快,幾乎每10年減少15%。 -
中高齡預防肌少症 阻抗型運動比慢跑還有效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3472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暨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指出,國內流行病學統計發現,65歲以上民眾罹患肌少症比例為在1成左右,超過80歲的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成。研究顯示,肌少症嚴重影響晚年健康及生活品質,不過,民眾對於肌少症的認知卻嚴重不足,50歲以上中高齡者能夠瞭解肌少症定義為「肌肉質量減少、肌力下降」者僅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