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肉量
-
年紀越大基礎代謝率降低 再不運動當心變成「老泡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64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指出,「基礎代謝率」是指人在人在安靜狀態下消耗的最低熱量,也就是躺著不動,身體也會因為呼吸、心跳、血液循環、消化吸收、維持體溫而消耗熱量。
-
4種肥胖類型1次了解! 營養師對症開處方杜絕肥胖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520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科學家發現人體MC4R基因有異,會比其他人更喜歡高脂肪食物。MC4R基因不同原因包含遺傳與變異,因此人在飲食偏好很可能在基因上就決定,另外也有肥胖基因(ob gene)變異,會讓身體缺乏瘦素(leptin),當飽食中樞缺乏刺激,調節食量功能變差,也就常超量飲食。 -
清粥小菜防三高? 營養師:蛋白質不足恐肌少症上身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6933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說,蛋白質為人體必須營養素,不只是人體的血球、抗體、荷爾蒙等原料,更關係肌肉合成及骨骼發展。中老年人如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將導致身體無力、精神疲倦,嚴重時還將增加失能、死亡率風險。 -
長輩肌少症恐釀骨鬆骨折 這樣補充蛋白質可解「微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2造成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運動神經退化、相關荷爾蒙的減少(如:生長激素、睪固酮、類胰島素增長因子)、蛋白質合成速率下降、營養供給不足、久坐少動等。另一方面值得注意,肌肉流失過程,脂肪組織也會慢慢的堆積。研究發現,30至60歲每年減少約0.23kg肌肉,但脂肪量卻會增加約0.45kg。這種肌肉質量減少與身體脂肪增加的狀態被稱為肌萎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若肌肉流失的銀髮族群同時存在肥胖問題,對健康會產生加乘的負面影響,加速老年人的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
早衰症關鍵找到了 肌肉量少難以維持體溫抵抗力降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32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紀雅惠表示,人假使核纖層蛋白質突變,就容易造成嚴重肌肉萎縮,8歲孩子可能看起來像60歲以上年長者,老化速度是一般人8倍,並且很容易有心血管疾病、身材矮小體重不重、硬皮症等。利用生物工程把異常基因殖入小鼠胚胎,發現新生小鼠也會有類似狀況。 -
5癌友1人死於營養不良 治療副作用易發生進食困難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086王輝明進一步說明,癌細胞會造成身體機能失衡,身體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肌肉量不斷分解,人就不斷消瘦下去,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約80%癌症病患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臨床中每5人就有1個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
異想天開吃瘦肉精減重? 長照減重專家劉伯恩破解迷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53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與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在10月17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為民眾解惑,講解瘦肉精與肌少症相關議題,百位以上聽眾前往參加。 -
肥胖是健康崩壞推手 這13種癌症都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77相較於一般人,肥胖者罹癌的危險性高出許多。如:甲狀腺癌、卵巢癌、停經後乳癌的機率高出1.1倍;膽囊、大腸癌的機率高出1.3倍;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癌、腦膜癌機率高出1.5倍;胃貢門、肝癌、腎細胞癌機率高出1.8倍;食道腺癌機率高出4.8倍;子宮體罹癌風險甚至增加7.1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