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肛裂
-
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增高 排便出血就應提高警覺!
癌症新知 / 腸癌3759黃洸偉指出,糞便帶血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原因包括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甚至是大腸癌。不少民眾患有痔瘡,因此發現便血時就直接聯想到痔瘡,而未進一步接受檢查。 -
腹瀉長廔管還尿出菜渣 男受克隆氏症困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33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1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錯誤識別,以致腸道反覆發炎潰瘍,腹瀉、腹痛和血便,成為腸癌高風險族群。 -
少年血便不止送急診 大腸鏡檢查出幼年型息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29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陳和昇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現的息肉,超過95%以上是幼年型息肉。幼年型息肉病理報告為缺陷瘤(hamartoma),多為良性,其症狀多是無痛的鮮血便,在全段大腸都可能發生,但好發於左側大腸,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有些醫師會利用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沒有發現病灶且持續有血便,建議患者應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 -
便秘讓你有苦難言 中醫3款茶飲助通體舒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23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長期便秘可能引發肥胖、體臭、腹脹、厭食、罹癌風險增加、神經衰弱、心血管等疾病,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喬韻文表示,便秘的後遺症很多,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猝死,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遺憾發生。 -
天熱學童便秘多 專家提醒問題出在補水不足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1135歲小宇平時胃口及活力很好,約1至2天排便1次,多為軟糊至成條狀。就讀幼稚園2年來適應狀況良好,近1個月,間隔2、3天排便1次,呈粗大條狀,甚至有幾次差點馬桶沖不掉;三不五時抱怨屁股痛、肚子痛,因此就醫。詳細問診得知,沒有挑食,蔬菜、水果來者不拒,近期生活作息也無太大變化,類似症狀去年夏天曾經出現, -
寶寶便便有學問 形狀顏色透露健康訊息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149該如何從便便中分辨寶寶的健康狀態呢?喝母乳、配方奶粉或副食品究竟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1歲前的嬰兒器官尚未發育完全,爸媽除了妥善選擇食物,也可以留意便便帶來的訊息。 -
寶寶便便有學問 形狀顏色透露健康訊息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314該如何從便便中分辨寶寶的健康狀態呢?喝母乳、配方奶粉或副食品究竟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1歲前的嬰兒器官尚未發育完全,爸媽除了妥善選擇食物,也可以留意便便帶來的訊息。 -
不吃青菜少喝水 4歲女童竟出現血便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524新竹馬偕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連啟宏說明,臨床兒童大腸疾患發生率遠較成人低,例如,幼年型息肉發生率約3%,多是單顆、偶發的良性病灶,切除後就可改善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