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肝腫瘤
-
10個人中有2人肝臟出現「1危機」 放任不理恐成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2609從平常腹超檢查數據統計來看,患有脂肪肝的異常總人數,等於是10個人之中,就有2人有脂肪肝,因肝炎初期多數不會自覺症狀,當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若未及時治療檢查,便有成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的風險,特別是患有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以及代謝症候群等疾患者更容易有脂肪肝,而B、C肝患者本來就是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超音波及血液胎兒蛋白檢查,不可不慎。平日民眾保護肝臟,避免脂肪肝找上身,要遵循4不1多的健康守則: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吸菸、不嗜酒、多攝取天然且新鮮食物及蔬果,配合適度運動、減少過重及肥胖。若常感疲倦、食慾下降、經常全身無力、腹脹或上腹部有壓迫的悶痛感,須盡快找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治。 -
本土+42212!死亡+59 3旬男疑罹癌住院病況惡化去世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33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宣布新增42,212例本土個案,258例境外移入,5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年輕死亡個案為1名30多歲男性,接種過1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因發燒、全身痠痛就醫,檢查發現有肺炎、胸水及肝臟有疑似惡性腫瘤,所以有安排7天後住院,但住院期間PCR檢測由陰轉陽,確診新冠肺炎,儘管給予相關治療,但不幸因呼吸窘迫、病況惡化關係病逝。 -
肝基會號召全台16家醫院免費腹超! 最新篩檢結果出爐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496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肝基會)今年結合世界肝炎日,號召全台16家醫療院所,動員近60位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4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於 7月24日上午為40歲以上民眾舉辦大規模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短短3小時共有3,205人接受檢查,其中2,654人發現異常,有82人疑似肝癌或性質不明肝腫瘤,而6人有肝硬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833人有脂肪肝 比率高達57.2 %。肝基會呼籲,有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1次腹超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篩檢,以免錯過最佳治病時間。 -
國衛院研發肝腫瘤熱消融運算模擬 肝癌治療精準客製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2國衛院馬克沁博士研究團隊結合聲學、熱學、流體動力學等3個場域和空化現象,開發出HIFU肝腫瘤熱消融治療的術前評估數學運算模型,透過運算後提供的治療參數進行治療,可提高HIFU熱消融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結果。 -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癌症新知 / 肝癌152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經常聽到的肝癌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令人恐慌,肝癌更是國人好發癌症第4位、癌症死亡第2位。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時幾乎沒有症狀,頂多覺得容易疲倦,等到有食慾不振、黃疸和腹水等現象時,大多已是中晚期了。 -
頻尿、頭痛是高血糖緊訊! 醫曝「嘴有2氣味」已急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029 19歲余先生自幼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近來已自行停用胰島素數個月。某天因連日噁心和全身無力前往急診求助,血液檢查後發現血糖值竟高達611mg/dl,並有嚴重酸血症和尿酮,經診斷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後來住進加護病房並接受大量點滴及胰島素的治療,高血糖及酸血症迅速改善,轉普通病房後隔日即痊癒出院。 高血糖急症分2種 口飄水果味當心 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吳秉豪表示,高血糖急 -
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癌症新知 / 肝癌107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
手掌兩側出現紅斑竟是「肝掌」 就醫檢查發現肝癌初期
癌症新知 / 肝癌5628陳政國醫師指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多數患者當發現肝臟腫瘤時,幾乎已是中晚期,以致於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臨床上肝癌患者會出現幾種特殊警訊,可以作為參考,例如「肝掌」,其特徵就是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異常紅點或泛紅,或者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中間有小紅點,周圍佈滿往外擴散的小血管,此外黃疸(眼睛)、腹水、肚皮靜脈曲張、手腳浮腫等,都是肝臟病變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