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部疾病
-
公筷母匙有必要!女子接受幽門桿菌治療 竟又重複感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36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像是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已經被證實與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 -
腹脹不適!不只感染幽門桿菌 竟也是代謝症候群候選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14幽門桿菌是多種胃病的致病因子,從胃炎、胃潰瘍、胃癌(腺癌)到胃淋巴癌(MALT lymphoma)都已證實與幽門桿菌相關。至於胃以外的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維他命B12缺乏、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也可能是幽門桿菌造成的變化。目前研究也發現,幽門桿菌與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慢性蕁麻疹有關,因此建議有上述困擾的民眾接受幽門桿菌檢測,呈陽性時接受滅菌治療。 -
長期胃痛吃胃藥也沒用 檢查結果竟是「癌王」壓迫胃!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937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說明胰臟位於後腹腔位處於人體深處,是1個沉默的器官,大部份有機會發現早期的胰臟異常病灶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發現問題,也由於胰臟若有異常時並不會有明顯特異病徵,常與胃部疾病混淆。這也是為何許多胰臟癌患者,若未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的習慣,等到有明顯症狀發生,如黃疸、體重快速減輕、噁心、嘔吐等,再安排就醫檢查確診時往往已發展至晚期,導致治療困難,晚期存活率已相當低,這也是為何胰臟癌的死亡率如此之高,並有「癌王」惡名的原因。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恐導致胃癌 研究:風險高出5.6倍
癌症新知 / 胃癌3014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胃癌是因人體胃部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胃部慢性發炎,進而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或產生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惡化為胃癌。 -
別跟你的胃過不去! 應酬族必知挑食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33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醫師陳皇光指出,胃部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長期下來會導致病變,像萎縮性胃炎患者易引發胃癌,而長期胃酸食道逆流患者,如合併巴瑞特氏食道,食道癌機率也會提升,但民眾不必過度恐慌,透過藥物及飲食的改善,胃病根治率可達9成。 -
酸性水果原汁傷胃 天天喝小心喝出胃病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60一名40歲男性,因胃痛、胸悶、吐酸水就醫,胃鏡檢查發現有食道炎及胃潰瘍。詳細問診得知,為了保養身體,每天都有喝用鳳梨、奇異果、百香果等打出的水果原汁。另一名50歲女性,因胃痛、吐酸水就醫,平時無服用藥物,飲食正常、不喝酒吃辣,經胃鏡檢查發現有廣泛性糜爛性胃炎。後來得知,為求身體健康,看了網路文章後便每天飲用純檸檬汁。 -
台大改寫幽門桿菌治療準則 二段式治療殺菌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49這項研究是在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支持下,由台大、榮總、馬偕、義大醫院等六家醫院共同參與。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吳明賢表示,約900人參與人體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除了成功改寫幽門桿菌治療準則,還找出預測模型,只要輸入每個地區抗藥性菌株盛行率,就能精準預估「序列性治療」及「三合一治療」的殺菌效果。 -
三餐不定食 胃不健康又傷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90小陽的情形亦是許多上班族的寫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許懿心指出,「胃病」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有些人食慾變差,也有的容易飢餓,明明剛吃飽,卻感覺胃中空虛、似飢非飢,還有似辣非辣的嘈雜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偶發劇痛,或出現胃食道逆流、心口灼熱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