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脈搏
-
打破中醫自由心證說 機器把脈實現科學中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20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醫師說明,傳統中醫以「望、聞、問、切」四診,做為診斷疾病的方法,其中把脈問診,從古至今更是已沿用了兩千多年,是中醫治療不可或缺的步驟。
-
脈診儀實現中醫科學化 有助脈象資料庫建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3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醫師表示,傳統中醫以「望、聞、問、切」四診,做為診斷疾病的方法,其中把脈問診,從古至今更是已沿用了兩千多年,是中醫治療不可或缺的步驟。不過,由於脈象千變萬化、因病各有不同,脈象形成顯得複雜難解。許多人會質疑把脈問診不夠客觀且沒有量化的數據,診斷上又常受限於中醫師個人的經驗值,藥方的使用也難免會因主治醫師而異,以致有些人認為中醫的診脈過於玄妙、無法全然信服。而民眾選擇以中醫為主的治療比例僅佔3成左右,仍屬少數。 -
糖衣陷阱! 用毒傾向4徵兆不可大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70雖然誤食毒品不一定會立即成癮,但現今毒品氾濫,混毒死亡案例層出不窮,加上新興毒品的偽裝術越來越高超,稍有不慎,很容易就接觸到毒品而上癮,因此食藥署認為,民眾有必要了解誤食毒品的原因,以及不慎吞服後的處理方法等。 -
心房顫動易引發中風 醫師:新藥副作用較少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73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治醫師詹益欣表示,心房顫動指的是心房內不規則電氣活動,使心跳呈現不穩定速度,此時少數患者會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而大部分患者則是感覺不到任何症狀。
-
8月迄今熱傷害急診暴增 騎單車也可能中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14衛福部疾管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就醫資料,8月迄今,熱傷害掛急診個案暴增,所謂熱傷害可分為熱痙攣(Heat cramp)、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熱中暑(Heat stroke)。
-
夏日戶外工作潛藏危機 慎防熱傷害威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03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指出,台灣地區每到夏季,有許多因職業或戶外活動導致「熱傷害」(heat illness,又稱熱病)的案例。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在夏季慣有的潮溼與悶熱,會使人體排汗蒸發散熱的功能減低,容易引發熱傷害,因此,不論是工作或是休閒活動時,都要留意熱傷害帶給身體的潛在威脅。
-
孕婦喘咳疲倦 竟是罹患「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5040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醫師表示,肺動脈高壓患者在初期的症狀與其他疾病類似,例如出現喘不過氣、呼吸困難、慢性疲倦、胸痛、頭暈、乾咳、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連從事很輕度的活動也可能造成昏倒、脈搏過快、咳血、唇色變藍的狀況,所以肺動脈高壓在國際上又稱為「藍唇病」。 -
心跳每增1拍少活4個月 規律運動可延長壽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教授表示,他從健檢中心的資料庫中分析發現,如果把抽菸、高血壓、膽固醇或糖尿病等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去除之後,剩餘的數據仍然顯示出「心跳偏快」,恐會導致壽命減少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