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腎臟內科
-
冬季是腎病旺季! 腎友飲食掌握3要點腎臟跨年不罷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1楊雅斐醫師說,腎病患者水分和電解質的自我調整能力較一般人不足,天氣冷較少流汗,在大啖美食之後常常造成水分、鹽分及鉀離子的累積,造成腎臟負擔而需要就醫。經研究證實,冬季慢性腎臟病病患的病情較容易惡化、住院或進入透析。 -
腎友「藥」注意! 腎友服用帶狀疱疹藥物不慎恐致昏迷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217陸政鼎解釋,治療帶狀疱疹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經由腎臟代謝,所以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能因為藥物代謝及排除障礙而使得血中藥物濃度過高,進而引起意識障礙,甚至造成昏迷。 -
糖尿病腎病變不可不慎 如何避免惡化成尿毒症、洗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6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呂高安說明,糖尿病患者常會因為血糖過高而持續產生傷害腎臟的代謝物質,這些物質會在腎臟組織引發發炎反應、破壞腎臟組織,導致腎臟細胞死亡、腎臟排水排毒功能衰退、病患血中尿毒數值上升,並產生尿毒症狀。 -
抽血檢查這2個指數很重要 數字越多代表你腎功能越差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40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指出,慢性腎臟病是指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的腎功能異常,抽血檢驗的腎功能包括尿素氮及肌酐酸,這兩個指標越高,代表腎功能越不好,有一些腎臟以外的因素也會影響檢驗的數值,所以抽血結果的判讀還是要由醫生來評估。 -
洗腎慢性病患染疫恐增死亡風險 日本專家教你護腎飲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91台灣新冠疫情發展至至今,已有超過600人死亡,絕大部分都有慢性病史,腎臟病須洗腎病患占了非常大比率,腎臟一旦發生病變就很難有恢復機會,保護與維持腎臟現有功能,降低發生腎衰竭機會,除了就醫接受治療外,飲食也非常重要,鹽分、蛋白質、鉀、磷、 熱量等攝取方式就相當重要。 -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13疫情嚴峻,許多慢性病患不敢回診領藥,健保署啟動啟動「遠距通訊診療」2.0版,有就醫需求者可以上網掛號預約,醫師透過遠距視訊,評估病情、開立處方,目前已有4,0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通訊醫療服務。 -
長期背痛採民俗療法 65歲婦人脊椎受感染險下肢癱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09腎臟內科洪思群主任為周太太安排磁共振做進一步檢查,最終診斷為「腰肌膿瘍」,且膿瘍侵犯脊椎,若放任不管,嚴重恐致下肢癱瘓,甚至併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在腎臟內科、感染科與神經外科,跨團隊合作下,周女士接受清創手術,術後,持續服用抗生素,逐漸恢復健康。 -
怕冷又怕熱恐糖尿病徵兆! 「3個非典型症狀」別輕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30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造成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