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腫瘤科
-
台大醫院「希望森林」癌症友善病房落成 給病友正能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76一反病房冰冷的白色巨塔刻板印象,以「同理」與「衛教」為核心理念打造的台大癌症友善病房,坐落於台大醫院東址12樓血癌病房,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病友和陪病家屬接獲癌症住院通知常感到焦慮不安,尤其血癌病人需長期住院治療,更可能因病房環境而產生壓力。 -
血友病患者長效型藥物納入健保 針劑減半、出血獲改善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2122020年底,台灣健保開始給付長效型第九凝血因子於重度B型血友病患者,今年3月病患許先生聽從醫師建議,改為使用長效型藥物,不僅注射次數減少為每週一次,出血與疼痛狀況也改善許多,如今可自在過著喜愛的休閒生活,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
視網膜母細胞瘤奪女童眼球 罕見兒童眼部癌症不可輕忽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972彰基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醫師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罕見的兒童眼部癌症,通常發現於1至4歲的幼兒,每年發生率約為每2萬個新生兒就有一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男女性別的發生率並無差別,超過9成的病例於5歲之前被診斷出來。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藥物有條件給付 爭取生存露曙光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93366歲沈女士白血球、血小板偏低及貧血,年初骨髓切片檢查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是俗稱的血癌,為了控制病情採用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合併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兩次療程後,骨髓芽細胞與各項血液指數恢復正常值,雖然成功完全緩解病況,但昂貴的標靶藥也帶來沈重負擔。 -
老翁戒菸20年因腰痛就醫 發現肺癌合併多處遠端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326679歲呂先生已經戒菸20多年,2019年因腰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癌,並且發生多處遠端轉移,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標把治療方法,治療初期就有明顯效果,連續1年後卻發現腫瘤有惡化傾向,追蹤肺部致癌基因突變量略微波動且腫瘤指數也再攀升,後續改採用免疫治療約2年,再出現基因檢測數據與影像學惡化,後續再使用標靶藥物,目前控制良好。 -
急性白血病存活期僅4.1個月 健保今年再給付標靶藥物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6276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侯信安醫師說,過去40年來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或幹細胞移植,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因難以承受標準化療的副作用,僅能降低治療強度,導致治療成果較差,存活時間僅有4.1個月。 -
老翁暴瘦剩40公斤皮膚變黃 90高齡胰臟癌手術獲重生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085余主任表示,胰臟癌是從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低於5%,是各種癌症中預後最差、最兇險的癌症。他說,「胰臟發生早期病變時,症狀不是很明顯,而且由於胰臟位在後腹腔,時常會被忽略,更不容易透過一般檢查早期診斷。」 -
國內疫苗接種話題熱議不斷 癌友是否該施打新冠疫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9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表示,根據目前臨床準則,仍建議癌症病人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以減少感染及重症發生。但疫苗注射的時間,會受到治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