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臨床應用
-
中研院研發15分鐘快篩裝置 陳時中:仍待驗證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703台灣面對COVID-19(武漢肺炎)可能來自全球的第2波侵襲,疑似個案恐怕越來越多,快篩世紀急迫性加大,今(8)日中央研究院發佈,已經找到武漢肺炎快篩關鍵,最快15分鐘可確認感染與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說,快篩開發須要效力檢測,短時間內無法立即臨床應用。 -
再生緣產學合作 研發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成果斐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286再生緣生物科技與元智大學姚少凌教授長期 進行產學合作,近期以「適用多種來源間質幹細胞之無血清/無血漿增生長培養基」計畫的成果,榮獲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108年度產學合作計劃成果特優獎。 -
陽明大學與榮總舉辦研發成果媒合會 促進產學交流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6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賴穎暉、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曹昱,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提出具備情境感知之噪音消除架構,進而提升使用者於噪音情境下的聆聽品質;由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提出之系統能顯著的改善使用者於噪音下的語音理解力表現。 -
肺癌轉移難治癒 研究團隊找到抑制肺癌轉移基因
癌症新知 / 肺癌3008研究團隊發現,GLK蛋白激酶與IQGAP1細胞骨架調控蛋白形成「GLK-IQGAP1蛋白質複合體」,GLK蛋白激酶磷酸化並活化IQGAP1,此時,就會造成肺癌細胞移行,誘發肺癌細胞產生遠端轉移。 -
H7N9禽流感病毒持續突變 人類單株抗體提供防治契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95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冠穎表示,這些感染個案都有嚴重的肺炎且都需要在加護病房治療,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後,潛伏期平均約5天,症狀為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痠痛等。一旦惡化為重症,快速進展的肺炎,或者演變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死亡率都相當高,H7N9禽流感確診個案的死亡率約為30至40%。更令人擔憂的是H7N9病毒已出現進一步突變。 -
北榮成立微菌製備實驗室 捐糞菌也能救人一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34截至目前為止,北榮微菌植入治療小組已執行7例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3例為親屬捐贈,4例來自健康捐贈者,患者術後成效都不錯,仍在持續追蹤中。 -
醫療AI結合人才與大數據 跨領域提升技術品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83雲創學院雲創中心正式揭幕。臺中榮民總醫院、東海大學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3方簽署合作,進軍醫療AI,希望結合醫療專家、大數據及AI人才,讓台灣醫療品質有突破性的發展。 -
斷指接回拿筷子都成問題 創新醫材防肌腱沾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94水電技師林先生使用電鋸時,不小心受傷,左手四指神經、血管、肌腱斷裂,手術重新接回神經、血管及肌腱,傷口順利癒合。但術後快3個月,努力復健,手指仍然僵硬,無法完全握拳,連吃飯都無法拿筷子,原因就在於肌腱沾黏,在醫師建議下,林先生接受肌腱鬆解與關節鬆解二次手術,並使用相關預防沾黏的醫材,1個多月後手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