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責
-
嬌生慣養「黏老」族 長不大的「永恆少女」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05精神科醫師劉誠崇表示,「依賴型人格障礙」盛行率約0.6%,患者可能從小被父母過度寵溺,不願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以致長大後相當在意別人的評斷,害怕忤逆他人而無法自行抉擇、解決問題。 -
升學之路壓力大 重考生好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18在日本,同樣情況的學生稱之為「浪人學生」。據日本《精神病學與臨床神經科學期刊》研究指出,有57.9%的浪人學生呈憂鬱狀態,其中有19.8%的學生為重度憂鬱。較憂鬱者,抱怨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胃痛、腹痛)的比例也較高,且「無人可談論心中的擔憂」與「家長不同意其首選的學校和科系」,是憂鬱和重度憂鬱的危險因子。 -
恐怖割喉案睡不著 5步驟走出PTSD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衛生福利部心口司表示,為避免擴大社會不安情緒,民眾千萬不要轉載相關圖片、電視畫面,及反覆傳播事件的詳細過程。如有困擾,則可撥打安心專線: 0800-788-995,專人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及心理支持服務。 -
家中長輩病痛找不出原因 可能是老年憂鬱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79一名70歲的陳姓婦人,退休後仍積極擔任志工、參與社區事務,半年前陳奶奶卻鮮少現身,原來是身體病痛多,食不下嚥也睡不好,即使家人帶著陳奶奶到處求診,卻總是查不出病因。某次至身心科就診,才知道陳奶奶罹患老年憂鬱症,導致她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經過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張維紘以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加上陳奶奶改變生活環境後,總算恢復身心健康。 -
老年孤獨易憂鬱 心智衰退速度快二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感到憂鬱的人心智衰退的速度也較快。其中,感到最孤單的人心智衰退的速度比不感到孤單的人快了20%。另外,相較於滿意自己社交網絡和連結的人,孤獨的人其認知能力衰退的速度更快。雖然孤獨感和憂鬱症呈現緊密相關,然而孤獨感本身可能就影響了認知功能。 -
八仙粉塵受傷民眾 日後需長期心理諮商協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4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師大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徐西森教授表示,意外事件受傷者最容易出現的心情與心聲是:「為什麼是我?」、「好痛啊!還要忍多久?」、「我的外表會怎樣?」、「我的人生該怎麼辦?」或「我完蛋了!」等。徐西森表示,本次意外燒燙傷較嚴重的人,治療初期的身體疼痛很容易引發他們情緒的不穩定與人生絕望的念頭,周遭的人須無條件的傾聽、安撫和接納,以他們所愛的人或所關心的事物來鼓勵他們求生的意志。醫療過程中適時的給予心理諮商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心理復原力並熬過復健難關。 -
照顧癌末母身心煎熬 焦慮失眠憂鬱症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1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施佳佐醫師表示,個案治療期間同時施予藥物及心理治療,症狀緩解可維持上班,但因後期母親病情加重,醫護人員建議採取安寧緩和治療及考慮轉往安寧病房,但個案及家人均無法面對母親可能死亡而一直延遲決定,使得母親不僅面對身體病痛折磨,還需面臨處理家人多頭情緒的困境。 -
誤借B肝母奶 母自責憂子染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321「哺餵母乳是許多媽媽產後最感艱辛的育兒歷程」資深國際泌乳顧問黃資裡指出,媽媽如能善用輔助工具,心情放鬆,維持2到3天規律排出乳汁,即可為自己創造一個輕鬆、舒適、有效率的「黃金追乳期」,不必陷入職場與奶水不足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