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致癌
-
千萬人研究證實! 8種飲食習慣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53大腸癌已經擠下肝癌,連續10多年來名列國人10大癌症之首,大家聞大腸癌色變,只要一檢查有「血便」,就讓人擔心害怕。最新1項分析人數高達千萬人的研究報告發現,想要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最好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種食物、少喝酒和吃紅肉,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
乳癌風險沒察覺?明年起放寬乳篩年齡 40歲可公費篩檢
癌症新知 / 乳癌5487鑒於高齡化社會及乳癌具年輕化趨勢,國健署宣布,自明年起放寬乳癌篩檢年齡,上下各增加5歲,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族群。鼓勵有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請攜帶健保卡至醫療院所,或逕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輕忽腸胃不適嚴重恐致胃癌!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預防
癌症新知 / 胃癌5481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廖光福提醒民眾,病人若感到腸胃道不適,常是幽門螺旋桿菌所致。它不僅有可能會引發十二指腸發炎、潰瘍,最嚴重甚至會演變成胃癌,如果未能徹底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往後復發機率高達7成,因此若長期感到腸胃不適,務必就醫檢查。 -
開學季!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開打 遠離子宮頸癌威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10隨著新學期來臨,國民健康署將針對112年入學的國中女生提供校園接種第1劑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服務。國健署署長吳昭軍鼓勵,符合資格者經由家長或監護人同意後,依仿單建議時程及早完整接種2劑疫苗,以有效遠離子宮頸癌等HPV感染的威脅,強化個人健康防線! -
50歲婦使用不沾鍋引發氣喘 疑為國內首例聚合物煙霧熱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59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早期鐵氟龍不沾鍋常用到「全氟辛酸」,因有安全疑慮,國內及國際間皆已陸續禁用。民眾使用不沾鍋時,應提高警覺,避免高溫空燒鍋,或使用金屬鍋鏟翻炒,以免破壞塗層結構或刮破塗層。 -
十字韌帶斷裂運動傷害急性期與術後 射頻電波均能奏效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6991丁睿宇醫師說明,以上述個案為例,患者因術後膝蓋腫脹疼痛前來求診,經評估發現,受傷該側的膝蓋相較於對側健康的膝蓋,肌力跟關節活動度皆有顯著差異。為迅速改善患者膝蓋不適,評估建議使用金星射頻電波搭配徒手治療,主要是因為急性期的組織特別容易腫脹,也是疼痛來源之一。金星射頻電波具有多種運用模式,對應急慢性傷害部位,深度及治療頭的搭配,可精準做出適應症的選擇及運用,亦可避免發炎部位熱效應堆積過快,而導致患部更加腫大。值得一提的是,悅安心復健科診所是新北市首家引進此儀器設備的復健專科診所。 -
非典型口腔癌攀升!不菸不酒也中鏢 醫籲4大預防重點
癌症新知 / 口腔癌9959一提到口腔癌,許多民眾直接聯想到菸、酒、檳榔,但癌症報告顯示,與這些危險因子無關的非典型口腔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專家提醒,如果口腔出現腫塊或潰瘍不癒,超過兩週,就應盡速就診,而衛福部應也檢討現行口腔癌篩檢政策。 -
菜花延誤治療恐致癌! 慎防男性陰莖癌、女性子宮頸癌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8106黃慶雲醫師曾收治1名年輕女性因害怕疼痛不敢做電燒治療,前來尋求中醫治療,在經過1週的治療後,疣體脫落達8成以上。也曾有1名男大生,之前做過醫療電燒治療後,皮膚潰爛滲出血水,疼痛不適、坐立不安,較大菜花疣體去除後,未料1週後又長出細小的菜花病灶,因而輾轉尋求中醫治療,進行約7天療程後,肛門傷口修復癒合,疣體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