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董旭英
-
愛發自拍照到社群? 過度關注這事恐降低青少年自信心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594自拍、紀錄生活中的點滴發佈到社群媒體是許多青少年的日常,如果青少年為了獲取更多認可,將自拍照過度修飾、美化,不斷查看按讚數、留言,父母需留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安全地使用社群。根據2023年11月發表於《MedicalNewsTODAY》的文章指出,自拍照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並引起對「讚」的過度關注。 -
孩子憂鬱家長也憂鬱 專家籲照護者要把心理健康放首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09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孩子較被動,特別在「情感表達」上,大多是長輩主動關心,青少年通常不太會或不了解如何明確表達內心的不愉快,認為他人應該知道我的情緒,如果他人提問,孩子通常會迂迴或簡短回應,而彼此的解讀意義常不一致。建議讓青少年先了解情緒的分化,包含正負向情緒;家長用引導式問法,像為什麼這麼想、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等,多讓孩子表達,協助他們釐清情緒。 -
改善青少年憂鬱 學校推「快樂課程」提高學生幸福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39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其中14歲以下的自殺人數近年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憂鬱是年輕人罹病和失能以及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推動「快樂課程」有助於幫助學童預防憂鬱!根據《BMC公共健康》期刊2022年1月發表的研究,以積極心理學和認知行為療法設計的快樂課程,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證實以校園為主、預防青少年罹患憂鬱和提高幸福感方案的有效性。 -
只是青春期?孩子真正的情緒問題 超過半數父母難覺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38不少電影或動畫,都會討論到青春期的青少年,而有關情緒的困擾,也有部分影集提到。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在身心上會面臨極大挑戰,過去的父母僅要求孩子讀書,刻意忽略而造成部分長遠的不良狀況。 -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18該研究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所進行,研究者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 -
幼童使用手機和電腦影響社交力? 研究:沒有想像中大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46該研究主持人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研究團隊比較1998年(臉書成立前6年)及2010年(第1台IPAD首次亮相)上幼稚園的兒童共3萬2550名,從幼稚園開始到小學5年級間,老師會對受試者進行6次評估,父母則於幼稚園的入學及畢業,還有小學1年級結束時進行評估。 -
大學生過半手機成癮 出現這些症狀是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33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指出,過度使用網路與許多偏差行為有關,網路使用狀況可能是生活挫折的一些行為表徵,像人際關係變差、憂鬱情緒發生、學業成績下降等,家長及師長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 -
多數爸媽認為鬼門開沒有校門關可怕 可見家長壓力不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98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引用英國1則報導內容指出,1項由BP(英國石油公司)以2,000名英國父母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哄孩子們上床睡覺、採購食物和用餐時間都是觸發父母壓力的主要因素。感到壓力事件前5名分別為:(1)當孩子變得更糟糕、(2)要求他們上床睡覺、(3)吃下特定的食物、(4)禁止玩手機或看電視、(5)整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