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病變
-
得了糖尿病會減壽?控糖5招防併發症 定期追蹤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150依據國民健康署相關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0%合併腎臟疾病,由於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需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有效防範。 -
乳癌權威郭耀隆腦中風逝 慎防8大危險因子、3招助遠離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5267南部乳癌權威、成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郭耀隆因腦中風病逝,年紀才50多歲,讓人深感意外,而成大醫院今(2)日證實此不幸事件,「成醫慟失英才,全院同仁皆相當不捨,院方已成立治喪委員會,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後事相關事宜。」北部外科醫師江坤俊於10月31日深夜,也在臉書PO文悼念「南部1位我很尊重的學長過世了」,感慨人生無常,「希望大家都能記住你的名字,郭耀隆醫師,一路好走。」 -
講座報名/面對重聽、耳鳴與暈眩 耳鼻喉專家教你解方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52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其中導致重聽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老年人重聽多因為老化及耳鳴造成,特別是三高容易引起血管病變,膽固醇過高、糖尿病患都應特別留意,更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另外也與腦中風、失智症有密切的關係。 -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恐增血管病變風險 影響末梢血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9603台北鄭醫師診所鄭詩鋒醫師表示,糖尿病大致可分為第1型和第2型,第1型占極少數、99%以上為第2型。第1型為完全缺乏胰島素;第2型則是相對性缺乏胰島素,受遺傳基因影響,若父母有糖尿病,子女有超過5成的罹患機率,再加上生活習慣不佳,罹患糖尿病機率大幅提高,因此,這類族群必須更嚴格管控生活和飲食習慣來預防糖尿病。 -
糖尿病、高血脂恐釀血栓風險 促進末梢血循防憾事發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8441雲林吳佳錄診所吳佳錄醫師表示,先天是家族基因影響,後天因素則包括飲食不健康、生活型態不良、肥胖和缺乏運動等情況。例如中廣性肥胖者,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喜歡攝取高熱量、高油、高糖、低纖飲食及蛋糕等精緻澱粉以及少動久坐的族群,都容易有高血脂情況。而糖尿病也會導致血脂異常,若高血脂加上高血糖,則會加速血管病變。 -
婦手腕腫痛無力!竟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解析好發因子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07766歲的劉女士從事手工藝工作,手腕及手指關節長期不適,三不五時就感覺手腕腫痛、緊繃、無力,因此定期在骨科、復健科就診。最近因聽聞朋友確診類風濕關節炎,且與自己的症狀類似,因此在友人建議下至醫院求診,經醫師抽血發現,劉女士類風濕因子和發炎指數過高,且從手部X光片可看出骨骼結構破壞及變形,手腕動作受限,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
入選「刺客列傳」畫家洪天宇猝死 5類人有症狀速就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496心臟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一旦冠狀動脈狹窄,血液供應異常,心臟無法正常執行功能,導致胸悶、喘不過氣來,這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如果冠狀動脈硬化因破裂造成血栓,血管短時間內完全阻塞,即為心肌梗塞,此時症狀為劇烈胸痛、冒冷汗。 -
糖友聰明掌握「控糖」要領 規律用藥避免危險併發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27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糖友越來越多,因為工作忙碌或在意別人的眼光,一些剛診斷糖尿病的人更容易輕忽血糖問題,而沒有好好控制。賴良宗醫師說,其實糖尿病初期還是要進行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體重管理,並依照醫師的指示使用藥物。如果沒有和醫師配合,可能就會面臨很多不必要的併發症,例如心衰竭、腦中風、腎臟病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