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為治療
-
擔心畢業面臨失業 女大生竟自戕宣洩壓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67又到了離情依依的畢業季,除了不捨跟同學分離,還有一股無形的求職壓力。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6月的失業率,20至24歲為12.38%,居所有年齡分組之冠,意指大學應屆畢業生族群中,每7至8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 -
失眠非「藥」不可? 專家:認知行為治療有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54治療失眠,很多人都會選擇吃安眠藥助眠,但藥量過高,恐怕會有副作用。高雄醫院精神科設計一套非藥物治療方案,透過睡眠衛生契約、學習放鬆技巧、睡眠日記及睡眠調整,循序漸進達到一夜好眠的效果。 -
他照顧癌末父 走不出傷痛竟罹患PTSD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73一位44歲男性,在照顧癌末父親的過程中,多次見到隔壁床病患的急救過程,並在父親過世前後極度悲傷,心情上受到嚴重衝擊,一直腹瀉,並出現失眠、半夜驚醒、焦慮、恐懼、憂鬱,並不自主回想是否是自己決定不急救而害死了父親,遲遲無法原諒自己。 -
泌尿科醫師從《愛的萬物論》 談慢性病患性福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737最近,讓世人最震驚的事情,莫過於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與世長辭。霍金年輕時被診斷罹患漸凍症,殘障的身軀讓他一生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這並沒有限制住他的心靈與智力,仍為人類貢獻許多黑洞和宇宙之謎的精彩理論。 -
手機APP計步管理健康 研究發現還能遠離憂鬱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06研究結果顯示,情緒監測、認知行為治療或與正念合併等應用程式,其治療憂鬱症的效益相同,而獨立使用應用程式(不需要依賴醫師或電腦的回饋)效果則更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林家興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應用程式的設計與心理諮商相同,且使用不同理論治療對於改善憂鬱或焦慮症狀並無差異。
-
失眠、惡夢易導致自殺 睡得好有助改善情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085 -
自閉症高風險群 嬰兒期做腦部斷層可提早揪出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799
透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在這些自閉症症候群(ASD)高風險的嬰兒中,等他們24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出有自閉症症候群(ASD)的有15人。該研究亦發現,這些嬰兒與其他無自閉症症候群(ASD)的嬰兒相比,在12至24個月時腦部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同時出現了一些自閉症的跡象。 -
有停不下來的執著? 小心強迫症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22收治陳先生的身心醫學科醫師王慧懿說,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被歸類於衝動控制性疾患的一種。其成因可能與心理、社會環境有關,但也有研究發現,其發病可能與遺傳有關,這是因患者的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紊亂,造成如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失衡,無法正常發揮其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