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親戚
-
壓力、勞累、氣候變化、重口味食物 都容易誘發這種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6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說,「反覆性風溼症」像不定點也不定時的炸彈,無法預測更難以捉摸,最典型的主訴是「痛的地方跑來跑去」,而且通常抽血和X光都沒有明顯異常。 -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84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
3級警戒降不降?陳時中回應 枋寮案14734太太恐確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16防範新冠本土疫情,全國3級警戒實施約1.5個月,確診病例數明顯下降,部分民眾似乎戒心放鬆,郊區空曠景點漸現人群,但屏東Delta變異病毒(印度變異株)群聚,讓本土疫情增加變數;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強調,7月12日如何降級?除個案數觀察,各項指引準備是否完善也很重要。 -
宏都拉斯確診後4驗陰回台再轉陽! 又傳輸出越南個案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89莊人祥說明,新增個案(第978例)是本國籍30多歲女性,2019年5月至宏都拉斯工作,今(2021)年1月即有鼻塞症狀,1月6日於當地確診新冠肺炎後,在住處隔離至2月19日,期間曾分別於1月16日、1月18日、2月8日及2月17日進行採檢,結果皆為陰性。 -
20多歲本國籍男性 波蘭就學回台自費採檢確診接觸2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76今(2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境外疑入確定病例(第956例),由波蘭入境完成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自費採檢確診,Ct值31、IgG抗體陽性,2名接觸者居家隔離。 -
打掃兼防疫! 家事達人提醒善用隨手小物消毒事半功倍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83家事達人陳映如提醒,一般打掃經常都是眼睛會看到的地方,例如地板,當頭髮、灰塵、垃圾掉落就很明顯,看到立即就可以處理;但眼睛看不太到的地方,例如燈罩、牆間或家具縫隙等,經常累積大量灰塵,除了平時比較難發現外,也不太容易清潔到,遇到這種情形,善用工具就能很輕鬆打掃乾淨。 -
第925例遭爆料未戴口罩 莊人祥:自述有戴同事未反駁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40莊人祥表示,疫調時有了解第925例個案的工作場地哪裡,去過哪些地方,個案自述在工作時都有帶口罩,疫調時沒有其他同事反駁,因個案說自己有戴口罩,疫調發現有接觸個案超過15分鐘,都會匡列居家隔離,該公司目前有16人匡列。公司也在個案公布後全面消毒,如果有人認為沒被匡列可聯繫衛生局。 -
走路變慢可能不只是老化! 巴金森症10大警訊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3「大家最熟悉的巴金森症症狀就是顫抖,其次是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兼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動作慢、關節僵硬,可能會先到其他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巴金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