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試管
-
「抗磷脂質症候群」造成反覆流產 個別化治療圓生子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46這是每個經歷反覆流產的女性心中最痛的疑問。有一位事業有成的女性在35歲結婚後積極備孕,沒想到接下來的4年成了她人生最黑暗的時期。第一個寶寶在懷孕5週時離開、第二個撐到8週卻還是沒了心跳、第三個好不容易到了10週,超音波檢查時醫師卻仍宣告壞消息。多次試管療程的煎熬、無數次的抽血打針,讓她身心俱疲。直到遇見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吳成玄醫師,進行全面的自體免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抗磷脂質症候群」這個隱形殺手在作祟,確診後經過個別調整的治療方案,這位39歲的女性才一圓當準媽媽的夢,終於迎來健康寶寶。 -
因應少子化!單靠生育補助想提升生育率? 專家憂不足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320少子化的問題已成國安問題,為鼓勵生育、減輕育兒負擔,行政院9月18日通過「因應少子女化對策:好孕三方案」,其中「擴大生育補助方案」,自115年1月1日起,女性國人及與本國人結婚之外籍配偶每胎可領取最高10萬元生育給付與補助。 -
不孕症補助升級11月上路! 試管嬰兒首胎最多補助15萬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4087為協助懷抱生育夢想的夫妻實現為人父母的願望,國民健康署自110年7月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至今已滿4週年。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為進1步減輕生育經濟負擔,補助方案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的6萬元增加為15萬元,降低不孕症治療過程中的經濟壓力。 -
高齡備孕有方! 婦產科醫從備孕策略到生殖技術全解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35近年來,演藝圈高齡產子的消息頻傳,繼「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於47歲成功產子後,46歲女星洪小鈴也在去年底宣布懷孕喜訊,再次引發社會對於高齡生育議題的關注。隨著現代女性教育程度提升、職業發展重心轉移,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晚婚晚育已成為普遍趨勢。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已超過30歲,初產年齡更接近32歲,這使得高齡懷孕成為許多家庭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
備孕壓力!「3大備孕難題」讓人想放棄 這階段阻力大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771許多接受人工生殖的夫妻半途而廢,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最新調查報告發現3大原因,分別是「自行施打排卵針及副作用不適」、「取卵數量少於他人」、「胚胎無法順利培養與植入」。專家表示,人工生殖療程需仰賴醫病合作,才能順利「尋寶」,備孕夫妻務必主動尋求醫師協助。 -
人工生殖補助屬於免稅範圍 自費部分應納入列舉扣除額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561國健署於110年7月1日起,擴大提供妻年齡未滿45歲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技術補助,迄今共5.8萬對夫妻已獲補助撥款,經費66.98億元。依規定,政府核撥的人工生殖補助款,屬於免稅範圍,免列入個人綜合所得稅。 -
不完美胚胎仍有一線生機!不孕夫妻別放棄 迎來新生命
兩性關係 / 不孕症7844過去被認為「成功率極低」的高程度染色體鑲嵌型胚胎,如今有了新的轉機!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生殖醫學科在2025年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年會中首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回顧六年間臨床數據,證實過去被視為風險較高的「高程度染色體鑲嵌型胚胎」,不僅成功著床,還能帶來高達100%的活產率,而且新生兒健康良好,為反覆試管失敗、僅剩高程度染色體鑲嵌型胚胎的不孕夫妻帶來另一個新的希望。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難受孕? 醫:做1件事有望自然受孕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5797雙和醫院婦產科主任温國璋醫師強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發生率約在育齡女性的5%至10%,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除了影響生育,也可能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確實需要小心注意,若是有相關症狀應至婦產科門診尋求幫助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