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賭博
-
賭博時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 5族群成癮風險較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85830歲的陳先生有穩定工作,平時也接觸短期炒股及加密貨幣投資,不料投資失利,便向銀行及信貸公司借貸,可仍舊陷入投資不可自拔,債務持續累積,與家人感情也因此變差,最終只能向親友借款。情緒低落之餘在親友的勸導下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蕭彣卉醫師門診,經過評估與會談,陳先生被診斷為有賭博成癮現象合併憂鬱傾向,蕭彣卉醫師透過藥物治療及安排心理諮商,半年後順利協助戒癮,目前已可控制高風險投資慾望,也逐漸修復與家人感情。 -
大谷翔平前翻譯水原一平涉賭 賭徒欠7位數才驚覺上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816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鄭勝允指出,賭博已破壞大腦中的獎賞中樞,若想必要達到完全康復,個案需要停止賭博行為至少3年。近幾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在賭博成癮治療上有長足的進步,透過個案、家人與醫院的互相合作,許多個案的賭博行為都獲得控制,甚至停賭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民眾可以放心,賭博成癮絕對不會是絕症。 -
龍年發大財!網推10大招財小物 擺對位置旺風水帶財運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4088隨著農曆春節的到來,許多人為了給家中帶來新氣象,不僅會打掃環境除舊佈新,還會引進各種招財小物來提升氣場,期待在新的1年能夠事業有成、財運亨通。不過,招財小物的種類五花八門,究竟哪些最受網友青睞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招財小物」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招財小物排行。 -
小心誤觸求職陷阱!盤點6大求職注意事項 揭詐騙手段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844先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人面臨失業或減薪的困境,急需找到新的工作機會。然而求職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詐騙陷阱,不法集團利用民眾的求職需求,設計出誘惑或威脅的手法,不少人在不知不覺中被騙走金錢或個資,甚至遭到人身傷害。如何辨別真假工作,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下一個目標?《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求職注意事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求職注意事項。 -
嗜賭症年輕化!國中生沉迷手機博弈 尋求賭博門診戒賭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77博弈和抽菸、喝酒、毒品一樣都容易上癮,有些人常因此搞到一貧如洗,為了幫助民眾取得治療資源,成功戒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於109年前開辦「賭博門診」,迄今收治近300名個案,最年輕患者竟才年僅13歲,是名沉迷於手機賭博的國中生。醫師提醒民眾,如果一賭博就失控、停不下,盡管懊悔,仍是繼續賭,就有必要就醫接受治療。 -
線上賭博風氣盛行!嗜賭症患者遽增 年紀最小只有13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0小賭怡情,大部分人都打過撲克牌或麻將,但少部分人卻沉迷其中,常至賭場,或透過網路,賭馬、數字樂透、運動彩券等,成為親友口中的「賭鬼」,北市聯醫院松德院區設立「博弈門診」,迄今2年多,收治394名嗜賭症患者,其中年紀最小個案竟只有13歲。 -
耍廢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教你有效紓壓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788很多人總感覺自己無論怎麼放鬆似乎都沒辦法修復,像是逐漸充不飽電的行動電源,白天消耗精力的速度也變得愈來愈快,可能是「放鬆」方式出了問題。這些行為刺激多巴胺分泌,讓大腦貌似感覺到快樂,其實過量的多巴胺反而會造成壓力,在期待渴望的目標的同時,也會感到焦慮。其實現代人需要的,是找到1個能讓自己「主動休息」的模式。 -
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 後疫情時代對抗憂鬱成新焦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35憂鬱、焦慮、認知功能缺損與感染所導致的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降低、及腦部因血栓造成的局部缺氧性傷害較相關。其中因發炎導致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損,個案可能發生憂鬱、無法感受快樂、負面思考、自殺意念等症狀。因此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照會團隊,在病患住院期間,透過視訊電話等方式,評估病患的精神健康狀態,可以早期發現情緒困擾和睡眠障礙,並且視情況在病患出院之後安排持續門診追蹤,使用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搭配復健和運動來讓症狀更快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