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軟骨
-
18歲少女髖關節疼到難行!以為生長痛 檢查竟是骨腫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17正值18歲的許小姐右邊髖關節不定時有疼痛感,起初以為是生長痛,但後來痛至難以行走,也無法好好睡覺,影響生活品質,遂求診台北慈濟醫院。經安排X光以及核磁造影檢查後,發現許小姐右邊股骨近關節處有50X35毫米的巨大細胞瘤,腫瘤甚至已經大到超過股骨頸的3分之2以上,嚴重侵犯骨頭結構造成疼痛。 -
膝蓋痛竟不是退化性關節炎? 這部位損傷增生治療能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04住家沒有電梯,床鋪沒有床架而直接置於地板的緣故,57歲的邱女士每天都需要上下樓梯,頻繁地蹲下、站起來或跪地。日前,她總是覺得右腳膝蓋不穩定,不時有軟腳的情形,要是做蹲下、跪下或下樓梯等動作時,還會伴隨膝蓋後側、內側疼痛。初期,她以為是關節退化,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加劇,只能靠柺杖慢慢走才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檢查。吳柏陞醫師發現她是過度使用膝蓋,導致後十字韌帶受損,透過增生療法PRP注射治療,3個月左右的時間,邱女士已經能夠不靠拐杖正常行走,走路速度也回復正常。 -
全台2成口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 人工關節找回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2690歲的陳阿嬤因左腳膝蓋長期疼痛,沒辦法走超過10分鐘的路,在朋友的介紹下,由家屬陪同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骨科洪碩穗主任會診後發現左腳軟骨磨損嚴重且因受力不均造成有O型腿的現象,甚至有嚴重的脊椎側彎、骨盆傾斜。考量陳阿嬤已為高齡患者,手術風險較高,洪碩穗主任決定先予以玻尿酸舒緩疼痛,並教導膝關節復健的運動,期待能經由保守治療來改善其症狀。不過由於關節磨損嚴重,疼痛仍無法改善,最終決定接受「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現已無需用助行器輔助,關節活動度也皆無異常。 -
手腕痛擰毛巾都吃力!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自我復原力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89許多人有過手腕疼痛的經驗,像是跌倒時用手掌撐地、停放機車時用力拉動摩托車之後,或是日常工作搬重物扭傷、挑戰瑜珈高難度動作等。如果疼痛部位在小指那一側的手腕且久不消退,很可能就是三角纖維軟骨受傷了。復健科醫師表示,手腕尺側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後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若進行保守治療至少需要3個月,最長可能耗費1年之久,若搭配增生療法則能啟動組織修復,有助縮短復原期。 -
肩膀如火燒痛3年!長骨刺只能開刀? 震波治療成趨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64台中1名80歲婦人因長期頸椎、肩膀、膏肓疼痛,3年來無法正常入睡,更形容疼痛發作時如「著火」慘烈。後採取微創手術搭配體外震波治療,才得以大幅改善疼痛。銀髮族群若出現肩膀、頸椎疼痛症狀,應及早尋求骨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
蹲下去站不起來?關節炎總共分成5級 治療趨勢1次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98許多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出現膝蓋關節發炎或疼痛的情形。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15%至20%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過,關節炎並非都與老化相關,也有可能是車禍外傷、開過刀、過度使用關節等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年輕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關節炎。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治療,久而久之,年紀漸長會變得不想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肌肉萎縮,進而造成肌少症,提高日後跌倒骨折的風險。 -
蘇貞昌罹國人常見骨科疾病 椎間盤突出好發腰椎這幾處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39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大年初一時因走路太快而閃到腰,導致腰部劇烈疼痛,在完成交接典禮,於台北榮總接受微創手術。據了解,蘇年紀較大,應有椎間軟骨退化,以及腰椎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如動作或姿勢不正確,而引發急性發炎。 -
避免膝關節退化要減少運動? 醫打破迷思分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05想避免膝關節退化只要減少運動就好?示康診所院長劉必涵醫師指出,有些人存有少運動就能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錯誤迷思,然而研究發現,長期運動的馬拉松選手藉著肌力訓練,反而能刺激關節滑液囊內的滑液進入軟骨,提供軟骨營養再將代謝廢物排擠出來。正確且適度的運動有助改善膝關節周邊的組織液循環、加強關節周邊肌肉強度,並不會增加膝蓋退化的風險。通常容易出現膝關節磨損受傷者,多半屬平常活動量低,且周末假日運動前無妥善熱身或運動過量的「假日運動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