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輔助治療
-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癌症新知 / 乳癌222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乳癌中心鄭翠芬主任指出,黃小姐雖是早期乳癌,但術後未良好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很容易導致癌細胞在短期內復發甚至轉移,提醒早期乳癌患者不可輕忽術後預防的重要性。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教授呼籲,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超越8成,且現今治療日新月異,患者可依照不同基因表現訂定個人化治療方針,術後應配合醫囑積極治療預防復發。 -
西醫做試管嬰兒生寶寶 中醫輔以這種方式來提升成功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2640歲吳小姐結婚3年,雖然已到了高齡產婦的年紀,但仍求子心切,聽從婦產科建議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每到取卵打破卵針就是她最痛苦的時候,打完破卵針誘發排卵時,下腹就會開始腫脹、身體水腫突然變的嚴重,全身疲勞無力,心窩常有堵住感覺,胸口悶到無法入睡,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大小便也開始不順暢,不舒服狀態往往無法順利多取卵,西醫判定為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在取卵的過程頻頻卡關,於是前往醫院進行調養針灸改善不適症狀。 -
癌症治療副作用最難熬 中醫輔助提升生活品質及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21癌症近10多年來一直高居我國10大死因之首,甚至高出第2位的心臟疾病近1倍之多,一般治療為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甚至免疫治療,但是病人接受上述治療時,常常因為副作用引起身心極大不適,甚至放棄治療;例如病人進行化療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放射治療中常出現的口乾、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以及標靶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皮膚炎等,還有末期病人所出現的惡病質,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不適及癌性疼痛,無不困擾病人以及家屬。 -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520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雖然醫療進步,但身體有異樣就要提早就醫,不要等到變嚴重才去檢查,要是檢查結果發現是癌症3C或擴散轉移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目前西醫治療癌症主要藉由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 -
中風後復健手仍舉不起來 醫曝這種治療介入後能恢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42中風後的復健非常重要 腦中風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一大主因,往往嚴重影響病患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因此中風後的復健非常重要。然而中風急性期過後,每個病人表現出來的症狀各有不同,常見如:肢體無力、肩頸痠痛、不良於行、講話不清楚、消化不良等,這些症狀可不一定都是中風直接造成的。 -
婦女節關心女性健康! 防「乳癌再復發」靠治療新觀念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56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底宣布女性乳癌首次超越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於婦女節之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陳芳銘醫師提醒乳癌高風險女性注意乳房健康,「包含有乳癌家族史、暴露後天環境危險因子者,像是工作壓力大、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顯著肥胖、抽菸飲酒等。 -
眼周細紋藏不住顯老態 中醫美顏針3穴位找回「睛」神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4421彭燕婷指出,往年因眼周老化而求診的患者多是30多歲的女性,近來發現20多歲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這可能與手機、3C產品不離身有關。另外,當患者因精神、心理壓力大、生活忙碌、用眼過度、熬夜時,新陳代謝變差,造成肝腎氣血不良或滯留,不足以供應眼周的血液循環,自然就會產生黑眼圈或細紋。 -
健保納8種新藥給付 癌症、細菌感染、偏頭痛選項更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976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這次納入健保的新藥中,有兩款抗癌標靶藥物,一為治療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患者的雙標靶藥物dabrafenib/trametinib,一為治療BRCA1/2基因突變、接受化療失敗之三陰性乳癌患者的口服 PARP抑制劑標靶藥物talazopar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