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重口味
-
耳朵嗡嗡叫?網友盤點7大耳鳴原因 呼籲小心疾病徵兆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4640《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6個月內「耳鳴原因」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7大耳鳴原因排行。 -
響應世界地球日! 營養師解析素食者外食該注意這些事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423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這天被認為是環保運動的代表性節日,鼓勵民眾採取行動,保護地球,也藉此提高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意識。經濟部在2020年發布的「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報告書中提到,台灣人口有13%為素食者,且素食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加上近年來餐廳、餐飲業者紛紛推出素食選項,外食素食族群的比例逐漸增加。 -
乳癌化放療副作用好痛苦! 中醫採取食養調理協助緩解
癌症新知 / 乳癌2476乳癌病友因為接受西醫的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賴睿昕指出,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這時身體也是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因此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 -
立春天氣回暖!身體卻生病 中醫揭病因提醒2類人注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82從年前到年後,連續幾波寒流想必凍壞了許多人!加上年關交界期,民眾工作勞累,過年假期要返家掃除、團圓吃飯,還會熬夜打麻將、追劇等,中醫師涂育維提醒,如果禦寒準備不足或操勞過度的話,身體會堆積過多的火氣,這時容易應驗《黃帝內經》中的「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寒流當下可能沒事,但一到立春乍暖還寒之時,就會大病一場,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或體虛患者需要特別當心。 -
秋冬易憂鬱都是天氣惹禍! 4招防「季節性情緒失調」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43「季節性情緒失調」常見於秋冬季節,容易發生憂鬱、倦怠、無力、體重增加等症狀,並常在春夏季後得到症狀的緩解。因此,若在過去疾病史中,經常在秋冬季節時產生情緒的波動,進而影響了日常的工作、社交、飲食、睡眠,應前往身心科門診諮詢並尋求協助。不同於一般的憂鬱症治療,「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治療首選,為光照治療。 -
冬至吃湯圓老脹氣! 中醫:梅子薑茶可緩解消化道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3冬至佳節,許多民眾都會應景吃湯圓,但一不小心吃多了,很容易有胃脹、消化不良問題,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冬至節氣宜食溫性食物,可以喝點薑茶或在薑茶中加入醃梅,緩解不舒服。另外冬至起是最冷的季節,有心臟和高血壓疾病的人要提高警惕,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定期到醫院檢查,控制病情的發展,謹防發作。 -
皮膚癢問題出在哪? 體內溼氣重累積毒素無法排出惹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60秋冬天氣溼冷,溼氣過重的情況下,室內可能潮溼到牆壁與地板都出現水珠,導致家具或衣物發霉;不僅如此,體內也因外在環境的溼氣,讓皮膚出現紅疹、汗皰疹。秋冬皮膚問題多,中醫師表示,可透過中醫調理皮膚症狀,患者本身也應掌握正確觀念,積極治療,才能避免皮膚病反覆發作。 -
講座報名/高血壓控制不能等! 專家開講最新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48為關心民眾心血管的保健,健康傳媒特別與東生華製藥聯合舉辦健康公益講座,邀請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林恆旭於10月22日星期六下午的健康公益講座中,為現場民眾分享「高血壓『藥』怎麼吃? 藥物治療新趨勢你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