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量血壓
-
全台457萬人高血壓 盛行率近四分之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90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高血壓是國人普遍罹患的疾病,也是造成心臟病、中風、腎臟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沒有三高民眾的2.84倍、1.93倍及1.66倍。 -
三年無鹽飲食 老婦癱軟無意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210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台灣高血壓學會2月13日公布2015年新版高血壓指引,有別於舊版,新版強調低鹽飲食,而非無鹽飲食。研究證實,完全不攝取鈉鹽,不利健康,可能增加高血壓風險,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機率以及死亡率。 -
40歲以上中壯年族群 平日應重視高血壓管理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272由於高血壓的發生大多數沒有症狀,固定量血壓,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民眾想要提高自我警覺,應從生活型態因子著手:若有高血壓家族病史、平日高油高鹽、長期睡眠品質不佳,符合上述其中一項因子者,就屬於「高血壓風險族群」,平日應特別注意血壓管理。 -
高血壓未控制 50歲男子腦中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40國人血壓管理普遍不佳,千禧之愛基金會調查發現,國內40歲以上民眾超過7成為高血壓潛在風險族群,換算全台有624萬人需做血壓管理,但卻僅約2成每週量血壓,天天量測血壓者更只有7%。 -
運動後量血壓 六旬男性險延誤就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22為響應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學會公佈民眾量血壓常見的8個錯誤習慣,並提出簡單好記的「一量二記三服藥,控制血壓一定要」控壓口訣,提醒高血壓患者要作好「量血壓」、「記錄血壓」、「按時服藥」三步驟,缺一不可。 -
早晚溫差過大 慎防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意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993李紹榕主任解釋,因氣溫劇烈下降,會使得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增加。若民眾心臟機能較差,無足夠力量維持冠狀動脈血流,就容易發生血管阻塞,造成部分器官血液供需不平衡及心肌梗塞等。相對的,血管收縮會讓血壓驟然升高、心臟的血流受到阻礙,導致心臟要更用力搏動,來通過阻力增加的血管;如此一來在原本動脈硬化或流體力學上受力較大之處,就容易因過強的收縮力而發生血管壁剝離甚或破裂。 -
三高患者應控制血壓血糖 以防腎臟病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58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為提高國人對腎臟健康的重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台灣腎臟醫學會及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計畫於今年3月16日星期日下午,於臺北市花博公園花海廣場舉辦2014世界腎臟病日「愛腎護腎 健康一生」園遊會。 -
中風令人措手不及 定期健檢可防患於未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38我們腦部的運作需仰賴密密麻麻分布的腦血管來輸送氧氣及養分,當腦血流受阻超過1到2分鐘,腦細胞就會因缺血而造成永久性傷害,容易引發腦中風。而當血管出問題時,有兩種情況:阻塞或是破裂。若是阻塞,為腦梗塞;血管壁破裂,為腦出血。一般而言,中風的病人當中,有70%都是腦梗塞,只有30%屬於腦出血。